山高水长,恒温17建德我们在一起

治白癜风的办法 http://m.39.net/pf/a_7082970.html

有一种风景,长在人的心里,第一眼看见便觉得似曾相识。有一种人,刻在自己的骨子里,第一次对望便觉得恍若隔世。

初闻建德,并不熟悉。了解后才知道,江南第一大悬空寺,17度水温的新安江,九姓渔民三都镇都在这里,连爸爸去哪儿的新叶古村,也在建德。

之所以会有17度之称,是因为江水从新安江水电站米坝底奔流出来,就像井水一样,常年保持在12—17℃。炎炎夏日,奔流不息的新安江水不断地搅动着河谷低气压的空气,从而形成一阵阵凉风,湿润清新,沁人心脾,没有半点尘埃,故建德享有“清凉世界”之称,是我国著名的避暑胜地。我顿时对建德充满了期待,有的时候就是这样,越陌生越向往。

到达建德这座城市,水绕着城,山环着水。好一派灵动与清凉。早上若起得早,还能在江面看到袅袅水雾,太阳穿透水雾那一刻,便是这座城市苏醒了,水雾景象,原理跟仙雾缭绕的小东江是一样的,水温低,空气温度高。这奇景在夏季的清晨应该经常能见。

今天要去最向往的大慈岩。先站在酒店房间拍两张,奇山碧水一目了然。

以“江南悬空寺、长谷溪流、全国第一天然立佛”而名闻遐迩的大慈岩是最吸引我的景点之一,站在山脚下,便能看见半山腰悬空寺的宏伟建筑,不知八百年前的古人是怎么修建这奇观的,我想这就是信仰的力量吧。

可以爬山也可以索道,下了索道没走几步,就到了山下看到的悬空建筑--清音阁。在进入寺门前用广角镜头拉个大长腿。古人在这直立的峭壁上修建一座寺院,这样的创造力,必须给满分。

半山腰的寺院建筑一半嵌入岩腹,一边凌架悬空。爬这清音阁,恐高者要三思。

迂回曲折上下辗转的过道,有些过桥,完全是悬空而架。

左边的朋友,你们在哪里?

右边的朋友你们在哪里?

景区中处处体现一个“悬”字,栈道、寺庙、大佛都依着陡峭的崖壁建立,如同贴在山腰的飞檐廊亭也算的上大慈岩的标志景观。

到达一比较开阔处,天师殿。香火不断。

回望来路,清音阁沿断崖因势布局,为一石栏相续延伸的长廊、凭栏俯视、有“足底悬崖恐欲崩”之感。

“悬”乃大慈岩一大特色,除了修栈道,建长廊,架设第二悬空寺——清音阁,听说这里还推出高空飞车表演项目,可惜我们没有遇到。在景区香亭山和杨塘岩间,还建了一条更显悬之极的空中铁索桥。景区处处体现了“惊险、刺激、奇特”的悬空色彩。

来一张清音阁全景,我们要去征服下一个山头了。

对于摄影爱好者来说,这个景区建议参观时间为下午4-6点,早上来拍摄建筑主体为逆光,看天空一片花白。如果夕阳时分前来,晚霞映衬大慈岩,当十分惊艳。

转过这座山,绕到背后,便能看到第二座山峰上伫立的金光闪闪的双面弥勒。弥勒自然是后来人新建的,但在弥勒右边更高的位置,有一祭天坛,倒是几百年前,这里的村民自发修建的,至今都有络绎不绝的当地人来祭天。

双面大肚弥勒,笑天下可笑之人,容天下能容之事。

百年祭祀坛。

绕过第二座山头,眼前美景令人惊叹,原来山下看到的只是景区一角,更大更神奇的世界在第三座山头。

整个山体拔地而起,而对面的山头,就藏着各种玄机了。

从悬崖栈道步行到观佛亭,就能看到“中国第一天然立佛”的碑了,在这个点看天然礼佛是最佳点,能不能看出来,那就看是否与佛有缘了。对面的山头,海拔米处,有外形酷似一尊惟妙惟肖的天然石佛。它总高度达米,头部高41.3米,肩宽60米,五官清晰,形象逼真,未经过任何人工雕琢,构成了“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的稀有自然景观。

其实就一个佛首的侧面,奇石、怪洞、草木和谐地组合成大佛的五官,而整个大慈岩主峰像极了一尊地藏王菩萨的立像。还被载入了《世界之最》

途径玉华湖便到达第三个山头,也就置身于这天然的立佛之中了,道路镶嵌于山体之中了,这里才是大慈岩最早开凿的地方。年代比之前两座山峰更为久远。

这里最早供奉的就是位于我头顶的地藏王菩萨了,还要继续绕山路绕上去。

刚一踏进开阔之地,一颗巨大的古银杏树遮天蔽日,寺庙的年代感立刻体现,旁边还有棵百年桂花树,空气中都是桂花的香气,这里的树没有几百年不会如此庞大,所以很多古刹的树木都能说明一切。

老人说百年千年的树木都是有灵气的,所以很多人来此祈福。我也默默的挂上了我的祝福,平安就好。

观音庇护下的桂花树,非常庞大,且开得前所未有的密集。从没见过桂花树如此盛开的。

相必有佛相佑吧,顿生敬畏之心。

走过桂花树,便到了此山中,年代最为久远,拜祭人数最多,人们最为信奉的地藏王殿了。整个宫殿都在一个洞穴之中,两边的摩崖雕刻也非常丰富。

据县志载,元大德年间,临安人莫子渊偶然一梦,梦见菩萨托梦叫他来此修佛,遂循梦意弃家来此,琢石为佛,号曰大慈。山以佛名,大慈岩一名由此而来。

地藏大殿是景区最古老的建筑和精华。它坐落于天然大佛颈部的洞穴之中。

大殿外悬有一口明朝中期铸造的铜钟,左侧有一线天。

我与地藏王是同一天生辰,有幸在此见到年代久远的大佛。出于对佛的尊敬,不能拍摄。想看置身天然洞穴的地藏王,还是亲自爬山吧。

栏杆已是新建,原来的道路都鬼斧神工的镶嵌与各个山洞之间。如果没有栏杆,真的十分惊险。

这座山里的山洞一个连着一个,很多山洞里都有村民自发雕琢的佛像,他们是模仿莫子渊在山洞琢石为佛。远远望去,无数个山洞,无数个佛像,令人心生感叹,整个就是一座佛山。

回望来时路,群山巍峨,城市渺小,顿生出尘之感。

三座山峰形成一个环线,索道上山,从地藏殿出来,便可步行下山,

秀丽山水、长谷溪流是大慈岩的又一特色。湖泊、溪水、瀑布、涧流随处可见。大慈岩山高坡陡,玉华湖水从谷口中流出,曲曲折折直至山脚,形成一条多米长的山水相映的秀丽景观。

途遇滑索,飞驰而下,大呼过瘾。

离开大慈岩去往新叶古村的路上,我查了一下资料,和大家一起科普。

中国悬空寺一共有七个,分别是:河北苍岩山悬空寺,河南淇县朝阳悬空寺,青海西宁悬空寺,山西恒山悬空寺,陕西榆林悬空寺,云南西山悬空寺,浙江建德大慈岩悬空寺。江南悬空寺大慈岩也素有浙西小九华之称。

从大慈岩驱车到新叶古村只是半小时的事,但爬了半天山的我们已经饥肠辘辘,一路都在惦记古村的午餐烧好了没。

原本对农家乐没寄托太大的希望,想着能吃饱就行,结果有很美好的事正等着我们。一进村口的农家乐,就看到晒了满院子的荷叶。刚刚一路行来,确实看到大片大片的荷花池。可惜错过花开的鼎盛时节,只剩零星几朵。荷叶能降血压,减肥。村民家家户户都晒荷叶。

走进我们的“包间”,有点蒙圈,这是喝喜酒来了吗?老板告诉我们,他确实刚刚新婚,就是在这屋办的酒,上的菜也跟办喜酒似的,这喜气洋洋的气氛,顿时扫除了登山的一切疲惫。

荷花开过了,还能吃莲子啊。这里的莲子清甜降火,烧熟了特别糯,听说很多外地的朋友都来这里采购。

刚刚说荷花开过了,还能吃莲子。神马?吃了莲子,还能吃荷花?完全被这道菜惊艳住了有木有?对,这是一道菜,荷花不是装饰品,而是正儿八经的食材,油炸荷花花瓣!不是鸡腿不是鸡腿不是鸡腿。想问我味道如何嘛,哼哼,不告诉你。

莲子土鸡煲:采用正宗里叶白莲子,鸡肉有温中益气,补精添髓,补虚益智的作用。

尤其是莲子,又糯又酥,为了抢莲子,差点打起来。这桌菜,荷花莲子表示太无辜。

好吧,这还是莲子。

农家肉圆,番薯粉为主料,加入芋头,冬瓜,肉,萝卜丝等,捏成圆子蒸熟,口感Q嫩,在建德农村摆酒席,肉圆是必不可少的一道主食。

建德咸汤圆

我们的汤圆多以白糖芝麻等甜的馅为主,但建德人做汤圆偏好咸馅,炒好的菜肉包裹在糯糯的汤圆皮里,多吃几个也不会腻。

粽叶老鸭煲,用粽叶包着老鸭一起煨汤,那特殊的香味。就是有点辣。

这又是一道用花做的菜,栀子花。有着特殊的清香。答应我,看了这里的美食后,别去采路边的荷花和栀子花好吗?

手工水粉糕。

腐皮卷。

大丰收。

新叶村建于南宋嘉定十二年,从玉华叶氏第一代到这里定居后,历经宋、元、明、清、民国至今,已有多年历史。它排斥了干扰,避开了战乱灾祸,繁衍成一个巨大的宗族。叶氏后人不愿轻易地拆掉祖上留下的房屋,因此,就使得这个村落的格局和古代建筑基本上完整地保留了下来。

抟云塔文昌阁

在新叶村,有一组建筑分外引人注目,这就是立于村口的抟云塔、文昌阁。建于明代的抟云塔,塔身上下无任何雕饰,造型秀丽、端庄。这是一座风水塔,更重要的是,新叶村人又称之为文风塔,以祈求文运。文风塔建成之后多年,清朝同治年间又在它脚边造了一座文昌阁。文昌阁是文风塔的配套建筑,同样为了祈求文运。

祠堂是新叶村古建筑文化中的重要特征。虽然历尽沧桑,这里依然保存着崇仁堂、有序堂、荣寿堂等十三座宗祠。这些祠堂,除了祭祀之外,又是家族分支堂派别的象征,举行礼仪、娱乐等活动的重要场所,万翠堂为新叶时间最早.地位最高的两座祠堂之一。始建于元代,由三世祖叶克诚即东谷公主持兴建。

村民门前的池塘里,鲤鱼成群。

古村祠堂里的木雕往往让人们啧啧称奇,有不少的传世精品。许多的梁、枋、斗拱等,全部精雕细刻装饰着人物、灵兽、百鸟、回纹等,布局严谨,造型优美。镂空的人物图雕,人物面部表情逼真,服饰飘动自然,连人物的眼角、指间处也刻得毫不含糊。

行走新叶古村还有一大乐趣当然就是重温《爸爸去哪儿》里的场景,萌宝们住过的房间都一一保存。很多小朋友就为此而来。

穿过这条狭长的走廊,越过几个闲聊的老翁,便来到了古村最精华的最漂亮的景致。

古村最大的古老水塘,经世代而今。很多朋友说像极了宏村的月沼,其实,古村中心有水池的非常多见。因为过去的房子多为木质,水池作为消防设施,又能蓄水灌溉,洗衣养鸭。多举多得。

池塘旁的民居,基础全是石板,门前是古老石条砌筑,北近青翠的道峰山。

想起很多民居前还是泥路,而围着池塘的居民似乎建筑上更为考究,难道古代也有阶级之分,看来也要做了土豪才能住湖景房。

犹如天空之镜的倒影。

池塘边就是村中最大的祠堂,有序堂。祠堂为叶克诚于元代主持建造。后来作为玉华叶氏的总祠,位于村子的北端,有序堂建筑为三进大厅,在门屋明间面向祀厅建戏台,戏台设可拆卸的台板,后台宽敞并有夹层,以利于演出。最霸气的是头顶之上,皇帝钦赐的牌匾证明了这里的人杰地灵和辉煌往事。

新叶村的老住宅,明显地与皖南、赣北的近似。整个群落建筑,以五行九宫布局,包含着传统的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走进新叶村,就像走进了一个迷宫。村里的街巷有上百条之多,这些密密麻麻的街巷,宽的近3米,窄的只有80厘米。两侧房子高而封闭,巷子窄而幽深。

游完了建德的山和村,最让人想亲近的当然是17度的新安江之水了。

建德的“七里扬帆”则包含子陵、子胥两段,风光优美。乘船在这段以《富春山居图》闻名的水路上扬帆远航,两岸的青山峡谷迤逦如画,众多人文古迹点缀其间,让人真有几分“人在画中游”的感觉。

“七里扬帆”以山青、水清、史悠、境幽为特色,是富春江风光的精华。在旅游界有“小三峡”之称。

建德七里扬帆的上船地点分乾潭、梅城两个码头,一般情况下10:30左右发船,沿富春江顺流而下,全程20多公里。

游览途中有众多值得一观的景点,船上有导游讲解,中途也会停靠其中几处,可在导游的带领下上岸游览后,继续乘船前行。

漫步水边绿道。

人行明镜中,帆浮翠屏间。

小伙伴们欢聚一堂,17度建德,让我们欢聚在一起。

在七里扬帆不远处的新安江湖边,有一家民宿“烟渚之江”,依山傍水,湿地翠绿,江面晨雾时起时落,笼罩着整个村庄。

在建德的三天里,还有一顿饕餮盛宴不得不提,印象深刻。

严州府可谓是建德城里最讲究餐饮文化的餐厅之一,白墙、青瓦、灰石灯、红灯笼、绿竹林和店内诗书、画印、雕刻,明式个性家具结合在一起,使人感受到古严州和浙西乡土民居风情。

装盘精致,菜品独特。

历来,他们的每一道菜都会讲述一个历史故事。故事也都是经过建德当地文人墨客点睛后的力作。长卿银针虾(39元)这道新菜,无论口味还是形式感——上菜时会有服务小姐跷着兰花小指,端一只瓷制的小茶壶,运用泡茶的手法把汤汁浇到这道虾菜上。而这长卿银针虾据说是唐代诗人刘长卿被贬到睦州,闲时常在门前的碧溪里钓虾。而这长卿,有个外号叫“三好先生”,好酒,好茶,好美食。于是他把钓起的虾下锅煎,出锅时再加些睦州的高山名茶和作料,只见那虾变得通体透亮,外酥内嫩,恁地引人口水。这道菜原名叫长卿私房虾,因严州府改良加入了建德的特产千岛银针,所以改名为长卿银针虾。

九姓鱼头王,九姓渔民陈、钱、林、袁、孙、叶、许、李、何。据传他们的祖先是元末明初陈有谅的部属,在与朱元璋争霸天下失败后,被贬入严州府水域生活,并永世不得上岸。九姓鱼头王是根据九姓渔民“顺风大吉满载而归”的民俗,所整理出来的一道特色美食,香辣味浓,胶质醇厚。

新安江里喝农夫山泉长大的冷水鱼,鲜嫩肥美。肚子上的肉尤其美味。

清水雪花牛肉,牛肉中的极品。

敬酒的杯子亮了,难道这是建德的酒文化?

严州府的规格和菜色菜品都是非常好的。口味属于兼容了江浙菜的细腻与徽菜的厚重感,菜式又非常创新。吃一个菜讲一个故事,一顿饭吃得大开眼界。

建德之行,还有桩喜事也十分难忘。就是三都渔村,九姓渔民的水上婚礼了。

九姓渔民指的是哪些人?原来,历史上在新安江、富春江几十里水面上的渔民,有九个姓,相传是元朝末年陈友谅的旧部,陈友谅被朱元璋打败,他的旧部和后人被贬到这里,人称“九姓渔民”。朱元璋非常记恨陈友谅,下令“九姓渔民”贬为“贱民”永世不得上岸,不准穿鞋、不准穿长衫、不准读书、不准应试、不得与岸上人通婚。

他们以船为家,上岸仅仅是为了完成简单的商品交易。三百多年后,他们的独特地位,形成了他们独特的语言、服色和生活习性。由于不能上岸,连婚嫁都在船上赤脚完成。

新郎的船只划到了新娘船只的旁边。

新娘走出她的闺房,也就是她的船只。当时的九姓渔民,全家最大的财富就是家里的船只以及捕鱼工具。而能把船当嫁妆已经是长辈最慷慨的表现。

新娘以木桶为轿子,坐上花轿。媒婆给新娘喂一顿娘家饭。

抬轿子走人。

赤脚拜天地。

礼成发喜糖。

洞房。其实,参加这样的婚礼,如果不是表演,还真有点让人心酸。他们子孙后代连正经名字也没有,正花名册上便以阿狗、阿严、水猴、水鬼等称呼代替。虽然也有一些正直的清官为他们平反过,如清同治五年,严州知府戴磐曾给他们发了“改贱为良”的“执照”,并立过碑;民国政府也曾准予其自由上岸,但“九姓渔民”仍受人歧视,直到解放后才有了彻底改变,与岸上人享有一样的权利。

九姓渔民的喜酒。

晚上,属于建德的一场盛会。我们在一起有幸见证。

一,第17届建德新安江旅游正式开幕。

二,微电影“在一起”,全球首播。

三,梦幻之旅首航仪式。

新安江之上,吹着清凉的晚风,看两岸夜景荡漾,穿梭于一个又一个跨江大桥,带一个璀璨的记忆,无论是17度的灵动之水,还是新叶古村的雕梁画栋,都给我一种似曾相识之感,就连大慈岩的地藏殿,都是我想象中的样子。

而共同行走的小伙伴们,有的在网络交往已久,有的在建德慢慢熟悉。再见面,却不知何时。

很快就要告别建德,如果可以,我希望美景与友情永远在一起。

谢谢观赏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andezx.com/jdszy/1585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