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白癜风防治援助项目 https://m.39.net/disease/a_5496912.html在建德梅城游览,看到一处古民居式的建筑,门楼是青砖黑瓦的挑檐,门楣上有“清芬远芷”四字,其下面有两个斑驳大字“邮局”。网友“岁月静好”说,这里是“清光绪二十六年的邮局呀”,果然,她眼睛好,看到里面映出来蓝光灯上的字。实际上,门外还设着邮筒,一个青铜铸成的小孩在踮脚投信。既然是邮局,不是私宅,就进去看看。这是一座清代建筑,徽派严州古民居的典型建筑风格非常突出,院落曲折,三进四出,天井照壁,粉墙黛瓦。看了介绍知道这里是建德市梅城镇三星街15号大清邮局旧址,现在是严州邮驿文化展示馆。私宅建筑封闭性比较好,又是一个门洞,长方形的石条门框,左右两边各有四个大字:“邮政守信”、“信达天下”,两边粉墙上还挂着邮标“大清邮政局的一分银,龙形邮票”。门洞里看进去,里面有人在办公。跨进门洞,左右是厢房,依次看过去,自古以来,人们有交流信息,传递信件的需要是由驿站递铺开始,经过了民信局(私办盈利机构)邮政时期、海关邮政时期,到了光绪二十五年国家有了第一部邮政法规,严州邮局创建于清光绪二十六年(),从此终止了运行了上千年的驿站。大清邮政局的邮差也是有工作服的,青蓝色的布料,滚红边,系盤纽,中间部位有个醒目的邮差标志。那时的邮差比较辛苦,是个力气活,靠肩挑,两脚行走。厢房的中间是个过廊,中有个大莲缸,正对着办公大厅,可能有美化环境、防火、以示清廉等几种作用吧。对面的厢房里陈列展示了一些有历史意义和代表性的邮票,譬如中国第一套邮票“大龙邮票”,中国第一套纪念邮票“万寿邮票”,宣统登基纪念邮票,还有庆祝辛亥革命成功的“光复邮票”和“共和纪念邮票”等等。大厅正中坐着这个人是个真人大小的蜡像,应该是个管事的邮政官员,他身上也是大清工作服,只是式样与邮差不同,看来还是个鞠躬尽瘁的工作人员,桌子上有油灯、算盘、邮戳等工具,背后是一张当地地图,左边墙上挂着规章制度和警示条幅,右边是行李包裹架。通过参观大体上知道了梅城于清光绪二十六年()设立邮局;电信事业于清宣统三年()始,开始电报通信;中华民国二十八年()均设电报局。建国前,邮政、电报、电话各自为政,独立经营。电报、电话主要为少数官、商界人士服务。建国后,邮电合一。邮电部门是党和国家的通信部门,人民群众的通信工具,是全民所有制企业。这个严州邮驿文化展示馆,比较清楚地介绍了古城邮政发展的各个历史阶段的基本情况,同时也让我们知道了中国邮政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展示馆地方不大,所蕴含的知识文化还是蛮丰富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andezx.com/jdswh/195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