迄今为止,我画过最满意的一组美食,就是《寻味建德》了。当时一位女同学参加建德市的一个旅游文化推广活动,邀请我帮忙画一组美食明信片,也就是今天要聊的《寻味建德》。
老同学说话肯定从命,可是建德没去过,很多美食自然也没品尝过,就只好在网上找了若干建德美食图片作参考。第一张是严州咸汤团,建德古属严州府,网上有个故事说严州府有一穷书生,有同窗元宵想去书生家里吃汤圆。书生家境贫寒,无钱买糖,但是呢有个聪慧巧手的媳妇,媳妇就用腌菜笋丁,做了鲜汤团待客。想不到鲜汤团别有一番滋味,食客夸不绝口,遂成一道名菜。
我发现好多小吃美食的故事都跟帝王或者巧手媳妇儿有关,要么是明太祖落难,要么是乾隆下江南,要么就是巧手媳妇儿,相比前两者富有的传奇色彩,我更喜欢后者的故事。虽然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但是清贫的生活里,聪明的人总会想到巧妙的办法应对。
其后画的一张九姓肉圆,是我这组自认为最满意的美食手绘中最满意的。可能自己也是个“肉食者”。《舌尖上的中国》总导演陈晓卿在文章中写的好:“素食党一般都比较严肃,适合思考人生,探讨喇嘛活佛仁波切关心人类终极问题。而吃肉党,注定一事无成,每天就像我一样,傻乐傻乐的。”
不过,我画这张图的时候也在思考问题:九姓肉圆为什么叫九姓肉圆,跟三姓家奴有什么关系。后来做旅游的涂姐留言说,九姓是陈、钱、林、李、袁、孙、叶、许、何,是陈友谅的部属,在鄱阳湖兵败于朱元璋后,流落到新安江一带,以捕鱼为生。新安江流经建德市,九姓肉圆应该有此渊源。看来这肉圆虽然跟明太祖没有什么直接关系,去也间接有关。
红糖麻糍,资料图是麻糍切断放在盘子里,感觉盘子太丑了,就画了一块木板。又感觉麻糍太干,又加了一杯绿茶可以润口。画画的时候,感觉自己就是厨师……
豆腐包我是吃过的,粉粉鱼帮我带了。豆腐包,顾名思义,就是包子是豆腐馅儿的。
油沸粿,听名字就感觉一阵金黄香脆,外酥里嫩。
寿昌蒸仔馃,古代建德、寿昌都属严州。这个菜“果不其然”跟明太祖有点点关系,说是明太祖一妃子是严州人,一日回家省亲,部将李文忠下令严州各县推荐一名厨师为贵妃做膳,其中便有这道“寿昌蒸仔馃”。
可能是给贵妃享用的,寿昌蒸仔馃精工细腻,品相好看,画起来也很轻松。
后来同学把寻味建德做成明信片以后,给我寄了两套,也捎了两坛建德特产倒笃菜。
杭州日报报道这组明信片的时候,把作者写成了“一位大学生”,其实我毕业好几年了,挺不严谨。图中笑起来有酒窝的姑娘就是我同学笑笑。
说起来,还是
白殿疯图片
白颠疯早期证状的图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andezx.com/jdshj/53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