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坤祖上世代务农,居住在原建德县罗村乡板坞村
2010年,王建坤的早稻获得大丰收,但却高兴不起来,当年早稻收购价格每担49元,一担稻谷挑到粮站不仅没得赚,反而亏本农药、化肥、人工工资都上涨,但稻谷收购价格却下降1995年、1996年早稻收购价格每担82元,到了2010年反而下跌到每担49元,这样的行情对于规模种植的王建坤来说,损失更大
2012年,王建坤从钦堂村流转耕地1400亩(其中300亩流转其他村民种植苗木),2015年从庙前村流转耕地500亩,这样王建坤承包耕地达到2800多亩,在浙江省也是排得上号的种粮大户,粮食生产靠天吃饭,在发展壮大过程中,王建坤也遭遇过挫折和打击,2012年8月,王建坤种植的600多亩中浙优系列杂交稻种子刚刚扬花抽穗,长势喜人,不料一夜强台风,将稻种吹倒,基本绝收,损失建德市新安江幼儿园100多万元2013年7月,正当稻谷抽穗,碰上连续40多度最高42度的高温,100多亩早稻几乎颗粒无收,损失20万元王建坤没有被天灾击倒,他不气馁、不服输,擦干眼泪,咬紧牙关继续干
王建坤告诉记者,2016年将先建设400亩的优质稻米生产示范方,将农村田园风光、农耕文化展示给消费者,让消费者了解、体验绿色、生态、安全的优质稻米是如何生产出来的
王建坤投售的都是绿色、无公害稻谷记者翻看他出产稻谷的送检检测单,检测单位是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52种农药未检出,7种重金属不超标,真可谓名符其实的绿色产品,王建坤对记者说:“我是一个朴实的农民,我的愿望就是为建德人民、为全国人民提供优质、安全的稻米,为食品安全作出自己的贡献”
车祸住院3个月,王建建德市在哪个省坤最挂念地里的庄稼
农家小伙爱种粮
王建坤从1994年承包108亩水稻田开始,规模逐渐扩大,到目前承包水稻田2800多亩,22年累计向国家投售优质商品粮17900吨,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作出贡献,他先后被评为全国优秀种粮食大户、浙江省劳动模范
1995年5月25日,王建坤30多亩成熟的小麦已经收割在田里,回家吃晚饭时天气预报说后半夜要下雨,并且要下一个星期,王建坤和朱红英急坏了,割下的小麦被水一泡,半年的辛苦岂不全泡汤了?
1978年,王建坤14岁时一家从罗村乡板坞村移民到同一区的钦堂乡蒲田村,蒲田村地势平坦,田畴开阔,土地肥沃,王建坤一家7口分得7亩多良田,生活无虞不久,王建坤初中毕业,到生产队干农活,勤劳肯吃苦不偷懒,被生产队任命为植保员,因为工作突出还颁发了奖状和印建德市养老保险查询着字的茶杯
连续两年获得粮食大丰收,王建坤2014年投售国家优质稻谷1000吨,小麦245吨;2015年投售国家优质稻谷1057吨,小麦250吨,约占全市的15%
王建坤,中等个子,脸色黝黑,寡言少语,穿着简单朴素这位不起眼的泥腿子,却是种植、管理着2800多亩稻田的建德市建坤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
1988年,24岁的王建坤和桐庐县富春江镇溪南村的朱红英结为伉俪说实话,种粮食又苦又累,还要看天吃饭,碰到自然灾害频繁的年份,往往辛勤的汗水白白流淌,甚至亏本看上实在肯吃苦的种田郎王建坤的朱红英,也是一位勤劳、朴实的农家女,继承了父母吃苦耐劳的秉性,朱红英也曾被评为杭州市三八红旗手
生产绿色、无公害的优质稻米
晚上7点多种,已经劳累了一天的王建坤和朱红英打起精神,走向已经收割好建德市个人社保查询的麦田,将一垄一垄收割倒地的麦子抱到地势高的地方堆放整齐,用尼龙布盖好……当东方露出鱼肚白,夫妻两人才将30多亩收割倒地的小麦收集好,盖上尼龙布当两人拖着疲惫的脚步回家时,雨也哗哗哗地倾盆而下,而且一下就是三天三夜
2004年,王建坤从湖州进了80头母羊、3头公羊,田里种了黑麦草,尝试养殖业,能不能走出一条致富路子经过两年发展,大羊生小羊,王建坤的养殖场发展到羊180头,到第3年时,羊莫名地死亡,前前后后死了120多头,王建坤找杭州畜牧专家化验,病因是肠道感染这一次疫情严重打击了王建坤发展养殖业的信心,剩余的50多只羊,王建坤低价贱卖,亏本认输养羊3年亏本5万元钱,王建坤得用种植稻谷赚来的钱填补亏空
二十多年规模种植,王建坤积累了丰富的建德市经验,在季节安排、农业技术应用等方面都有自己一套办法市农业局、市农技推广中心等部门也给予他大力支持、帮助
好酒不怕巷子深王建坤按照无公害、绿色要求生产的稻谷,名声远播,上海杰隆生物有限公司是一家售卖优质猪肉、稻米的公司,服务对象为白领、精英等成功人士,该公司已经和建坤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接洽,进行合作,将推销王建坤的优质稻米双方将合作建设“农耕文化”展示园,把绿色、无公害稻米生产过程、标准展示给大众,让王建坤的优质稻米卖出优价
(记者 王庚鑫)
王建坤一年到头穿梭在田间地头,他对记者说:“多种粮,向国家多交粮食,是我们农民的本份,也是我们农民对国家的贡献!”没有豪言壮语,没有华丽的辞藻,朴实的王建坤以自己的行浙江省建德市乾潭镇动践行着总书记“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地端在自己手中”的殷切嘱咐
1998年农历十二月二十七,离过年还有3天,大雪纷飞,苍茫大地白雪皑皑快过年了,又是大雪,这时蔬菜能卖个好价钱,王建坤心里暗自高兴,今年20亩蔬菜种对了当天清早,他骑着摩托车带着两大框蔬菜前往桐庐农贸市场销售,骑到桐庐县城加油站附近时,对向一辆大货车因为司机疲劳驾驶,径直朝王建坤撞过来,已经靠边退到人行道上的王建坤被撞,昏倒在地当时正好一辆交警巡逻车经过,将王建坤送往桐庐县人民医院抢救,经检查王建坤脑震荡、颈椎移位、左膝盖磨损三分之一
在种植管理中,王建坤多施有机肥、沼液等农家肥、草木灰,控制氮肥增加磷钾肥,较少施化学氮肥推行生物治虫技术,少使用农药建德市新闻传媒中心
2007年,王建坤将本村1200亩水田全部流转到自己手中当年,王建坤被评为杭州市劳动模范2009年1月,建德市建坤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成立,实行公司化运营
1994年,蒲田村进行第二轮农村大田承包,在外做油漆多年的王建坤遵从内心召唤,回村承包了108亩水田,承包面积在建德县仅次于大洋镇一位种粮大户,位列全县第二当时没有什么农业机械,耕种收割几乎全靠劳力,平时主要靠王建坤夫妻两人打理农田,农忙时雇工帮忙,王建坤种了20亩大棚蔬菜,杂交稻种子繁育60多亩,其余30多亩种双季稻承包第一年,夫妻俩起早贪黑地干,蔬菜销到桐庐县城,杂交稻种子和稻谷投售粮站,回报令人惊喜,当年赚了十多万元
王建坤已经住院3个月了,看看窗外春耕大忙季节到了,也不知道自己田里怎么样了,他建德市公积金提取央求妻子带他到田里看一下朱红英用双轮车拉着丈夫到田里转了一圈,看到油菜、小麦长势旺盛,蔬菜也是绿油油的,王建坤心头窃喜,老婆有点能耐的
损失面前,是继续坚守,还是放弃改行?王建坤经过激烈思想斗争,想自己作为杭州市劳动模范,不管怎样要坚持把田种得更好,才能对得住这荣誉称号政府的种粮大户补贴也增强他坚持的信心
接获电话的朱红英心急火燎地赶到桐庐县人民医院,照料丈夫当时大女儿8岁,小女儿3个月,家里还有一百多亩田要管理,照料病人、照顾女儿、管理田地的重任都落到朱红英一人身上朱红英像王熙凤管理大观园一样,分出轻重缓急,家事、农事管理得有条不紊,明天田里要干什么农活,雇多少人,她前一晚都安排稳妥
2014年至2015年,王建坤选建德市用杂交稻优良品种——甬优系列、浙优系列等杂交高产优质新品种,通过市农业局的培训及各部门的支持帮助,在科学种田下真功夫,经过测土配方技术,统防统治技术、全程机械化耕作等实施,粮食取得大丰收,最高亩产达到1600多斤,获得建德市高产竞赛奖,千亩粮食高产示范方平均亩产达到每亩1300多斤
2013年7月,王建坤投资25万元,委托杭州托普公司建设物联网,监控探头装到田间,他在自己的办公室,就可以实时看到田间稻谷长势、病虫害情况,天气预报也实时传输到办公室原来2800多亩稻田,一个人下田观察,一整天都走不完,现在坐在办公室里,一切都尽在王建坤掌握中,大大减轻了劳动强度
养羊亏了5万,摔了一跤后,王建坤想自己的特长还是种粮,他专心致志种稻谷2006年,市农建德市杨村桥化工厂业局、市农机管理站在蒲田村试点大田集中种植,全村400亩良田打包,由王建坤一人承包,进行全程机械化试点王建坤想,粮田集中到种植能手、种植大户手中,是未来农业发展趋势,王建坤买了插秧机、烘干机、收割机、植保机械,准备大干一场罗村乡原属建德县乾潭区,建德是山区县,罗村更是山区里的大山坞,一条四五十公里长被当地人称为“源”的山谷,山谷两边群山连绵不绝,罗村就在山坞的源头,有人戏称罗村为建德的“西藏”1965年1月18日,王建坤就出生在这条山谷的源头罗村板坞村,罗村山多田少,板坞村每人只有3分多田,主要靠采摘茶叶,出售树木维持生活
遭遇挫折不气馁,承包耕地扩大到2800多亩
白癜风治疗北京白癜风最好的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