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德人过中秋,这种习俗全国都绝无仅有

这个周日就是中秋节了,中秋赏月兴起于唐代,至宋代始称为中秋节,旧时,中秋之夜拜月、赏月的习俗十分流行。而在过去的古城严州,还有一种特别的习俗——拖缸爿(pán)。

严州古城有许多酱园糟坊,每年会产生许多破缸,老百姓家的盛器容器也大多是缸甏坛罐,每年也会产生许多缸爿。

每到农历八月十五,梅城人就会用稻草扎成一个草圈,底部垫上一块破缸爿,一个小孩坐在上面,几个孩子在前面用草绳拉,更多的孩子则跟着跑,跟着嬉闹。缸爿在石板或石子路上滑动时,发出十分清脆的声音,在皎洁的明亮的夜空中飘荡,加上孩子们的嬉闹声,给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更增添了喜庆欢快的气氛。

拖缸爿是一种儿童游戏,也是一种民间风俗,它的来历很早。

相传元朝末年,政治腐败,百姓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民不聊生。人们暗中相约,利用中秋赏月的机会动手杀死被强迫供养的蒙古人。人们将行动的时间写在一张小纸上,利用送月饼的机会将小纸覆盖在月饼上,送到各家各户,约好时间一齐动手。杀了供养的“挞子”之后,处理尸体成了一个大难题。于是有人想出了用稻草送人,放入单圈,运出城外的主意。为了掩人耳目,就用破缸爿垫底,让小孩坐在圈上,由大人一路拖出城去,将尸体处理掉后,再拖着回来,旁人看来,纯是游戏,不会疑心。

虽然这种中秋风俗很奇特,在全国也绝无仅有,只是可惜如今已经渐渐消失,小编也是根据长辈们的叙述,还查阅了《建德县志》和《严州府志》记载,才整理出来的。

与此类似的,在寿昌,有拖中秋索的风俗。因为中秋前后,田里的稻子已经基本收割完毕了,稻草很多,一些小孩就利用这些东西玩起了拖中秋索的游戏。

先用稻草搓一根又粗又长的绳子,捆住三五把稻草,一人坐在稻草上,另一人拖着到处跑。玩这种游戏,虽然要弄脏弄乱地面,但大人一般不干涉,因为这种风俗的含义有拖住中秋,拖住美好日子的意思。

另外,在建德的农村,每到中秋,人们还喜欢上山打下一些中秋栗,裹几个中秋粽吃吃,那也是一种享受,因为中秋栗是一种成熟较早的栗子,新鲜打下来裹粽子,特别香。没想到吧,在咱们建德过中秋还有这样不同一般的习俗,在你的家乡还有那些过中秋的习俗呢?快点来告诉小编吧~~

(图/文博友“翔的天空”沈伟富)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andezx.com/jdszy/1565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