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麻糍酿黄酒吃萝卜肉圆这些才是

.12.22农历十一月十六冬至

一年冬至夜偏长

心中问候常思量

今年冬至时间

年12月22日06:22:38星期六

农历戊戌年十一月十六

冬至又名“一阳生”

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重要的节气

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

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

一者阴极之至,

二者阳气始至,

三者日行南至,

故谓之冬至也。

——《三礼义宗》

冬至这天,太阳几乎直射南回归线,是北半球各地一年中白昼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冬至意味着:阴阳交割、万物亡寂、生机禁闭。古人认为过了冬至,白天又会一天比一天长,阳气回升,代表下一个循环开始,是大吉之日。

冬至作为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至今已有年以上的历史,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冬至又被称为“小年”,一是说明年关将近,余日不多;二是表示冬至的重要性。

冬至日也是“数九”的第一天。我国民间习俗从冬至起“数九”,每九天算一个“九”,九九八十一天过后,“九尽桃花开”,天就暖和了。关于“数九”,民间流传着的歌谣是这样说的:

“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燕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制定的一个节气,也是人们最为熟悉的节气之一。早在两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代,中国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订出了冬至。

故宫博物院

因为是一年中“日影”最长的一天,由周到秦,都以冬至日当作岁首,也就是新的一年开始的日子。

直到汉武帝采用夏历后,才把正月和冬至分开。但冬至依然是个大节,正所谓“冬至大如年”。在这天,古人先祭祖,后彼此贺冬。

民俗有以冬至日晴雨推断春节天气之习:若冬至日晴,则主春节雨雪,谓之“干净冬至邋遢年”,若冬至日雨雪则反之。

·冬至三侯·

一候蚯蚓结

传说蚯蚓是阴曲阳伸的生物

此时阳气虽已生长

但阴气仍然十分强盛

土中的蚯蚓仍然蜷缩着身体

二候麋角解

古人认为麋的角朝后生,所以为阴

而冬至一阳生

麋感阴气渐退而解角

三候水泉动

由于阳气初生

所以此时山中的泉水可以流动

并且温热

·冬至民俗·

祭祖·培坟

12月22日是农历冬至日,是中华民族缅怀先人、悼念逝者的传统节日。南方地区民谚云:“冬节大如年”、“冬节没返没祖宗”。意思是外出的人,到冬至这一天无论如何都要赶回家敬拜祖宗,否则就是没有祖家观念。

在金华,冬至祭祖是绝对不能忘的。虽然不会有猪肉、鸡肉等祭品,但是大多数人还是会带上菊花,去先祖坟上走一番。上坟祭祀必备四样菜上坟时的祭祀食品有讲究,有四样是金华传统中必备的:小青菜、白切肉、豆腐、豆腐包。“小青菜要一整根,白切肉不要放酱油,清清白白的意思。”四种食品都有寓意,豆腐两面煎过,寓意红红火火;豆腐包因为和筛子颜色相同,代表丰收。

冬至祭祖的习俗在金华很多地方保留下来。立冬节气给阴间的亲人送寒衣御寒的习俗。在冬至时,祭祖的同时还要为长辈的坟墓培坟,就是在坟墓上在覆盖上一层泥土,以防受冻。“冬至”是祭祖高峰期,在这里温馨提醒大家文明祭祖。

为了方便市民冬至祭扫,提倡绿色出行,金华市公交集团定于12月22日至23日开通公交扫墓专线车辆。

根据今年绿色出行扫墓情况预测,龙山公墓公交扫墓专线计划每天班次由原来的12班增加到18班,班次间隔时间从之前的30分钟缩短到20分钟,方便市民绿色出行。

具体线路安排如下:

龙山公墓公交专线线路走向:五一路菜场站点→人民广场(八一北街)→市农行(八一北街)→青山社区(名都)→医院→佳音路口→金华艺术学校→金华电大→东关→陶朱路→龙山公墓。

五一路菜场站点发车时间8:30、8:50、9:10、9:30、9:50、10:10、10:30、10:50、11:10、12:20、12:40、13:00、13:20、13:40、14:00、14:30、15:00、15:30。

另外,途径龙山公墓的Y7路、Y9路、路、路、路、路、路、路8条线路均加密班次。途径第二公墓的13路、56路公交线路班次也进行加密班次。

打麻糍、吃冬至粿,酿黄酒

冬至日除了祭扫,在古代还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在这一天,金华不少地方都要打麻糍、吃冬至粿,十分热闹。

今天一大早,不少武义市民体验了打麻糍的乐趣。您瞧,一个打,一个沾水,配合默契。不一会儿,麻糍就打好了,蘸上芝麻糖粉,香气扑鼻。

除了打麻糍,冬至时节,武义还有做冬至粿的习俗。用艾草,糯米,粳米和成,加入萝卜丝肉馅,冬笋肉馅……在大家的巧手下,一个个精致,小巧的冬至粿新鲜出炉。

每年的冬至节气前,气温低,微生物活动缓慢,发酵时间长,能酿造出好酒。所以,在义乌义亭镇缸窑村,家家户户都会用自家做的缸、坛等陶器酿造黄酒。把刚蒸熟的糯米倒在席子上,用耙子将糯米饭铺开冷却。霎时间,酒坊里充满了甜甜的糯米香,待糯米饭冷却近20分钟后,倒入盛有红曲和水的缸中,比例大约为斤水,斤米,10斤红曲。经过酿酒师傅的充分搅拌,使米、水、红曲三者均匀。

缸窑村“以陶兴村”,悠久的陶文化也催生了酒文化。据了解,今年缸窑村预计酿造红曲酒斤,将在明年清明前后开坛。

仙桥馒头,萝卜肉圆

浙中在线APP网友

塌脚石在金哇圈分享:

冬至,晚饭馒头配肉圆。

肉圆是金华主妇必需学会的菜,因为它基本上是金华人饭桌上的主角。萝卜是金华肉圆的精髓,切小丁,开水煮熟,沥水晾凉。肉切小丁,放入少许生抽,腌制片刻。把肉和萝卜拌好,调入自己喜欢的调料,咸淡控制好,加淀粉少许即可。一个个捏圆,放在铺好荷叶的蒸笼上蒸了。可以直接吃,可以切片和大蒜炒。

晒年味,做米酒

过了冬至年味儿就足了起来。在旧时的金华,用五谷杂粮养了一年的猪宰杀后,将吃不完的肉腌制成火腿、咸肉,是年夜饭上的重头菜。冬至时节,金华人家的窗外栏杆上,一串串饱满的香肠红白相间,在阳光下泛起嫩嫩的光泽。旁边还有被熏得黑黝黝的腊肉和酱鸭,有时候还能看到几条咸鱼。

除了香肠腊肉,老金华人还会用红曲酿一坛清香的米酒。据说,在冬至这一天酿的酒味道特别好,容易保存。而立冬酿造的米酒,到这个时候,已经发酵完成,可以饮用了。冬至夜,一边畅饮新酒,一边吃着卤牛肉、卤羊肉等各式各样的卤菜,既驱寒又滋补。

九九消寒

漫漫长冬,在没有娱乐活动的古代难以尽日。入九以后,中国古代有些文人、士大夫之流会搞所谓的消寒活动,择一“九”日,相约九人饮酒(“酒”与“九”谐音),席上用九碟九碗,成桌者用“花九件”席,以取九九消寒之意。

入九后,民间还流行填九九消寒图以供消遣,九九消寒图有书法和图画两种形式。书法形式的九九消寒图,通常是一幅双钩描红书法,上有繁体的"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九字,每字9划,共81划。从冬至开始,每天按照笔划顺序填充一个笔划,每过一九填充好一个字,直到九九之后春回大地,一幅九九消寒图填充完毕,才算大功告成。

此外还有图画版的九九消寒图,是在白纸上绘制九枝寒梅,每枝九朵,一枝对应一九,一朵对应一天,每天根据天气实况,用特定的颜色填充一朵梅花。

最雅致的九九消寒图是作九体对联,每联九字,每字九划,每天在上下联各填一笔。

如上联写有“春泉垂春柳春染春美”,下联对以“秋院挂秋柿秋送秋香”,称为九九消寒迎春联。

·冬至饮食养生·

冬生命活动开始由衰转盛,由静转动

又逢天寒地冻,不吃怎能御寒?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气始于冬至”

冬至正是养生的大好时机

民以食为天,各地逐渐形成了有特色的冬至饮食:在绍兴、嘉兴、杭州一带,祭祀常用馄饨,俗谚有“冬至馄饨,夏至面”之说;在东阳、武义一带,冬至吃麻糍;在浙南山区,冬至一般吃汤圆,称为“冬节汤圆”或“冬至丸”,在温州一带有“吃了冬至丸,就算长一岁”的说法;在建德一带,冬至日家家做荞麦面。人们认为冬至吃荞麦,可以去除肠胃中的毛发、杂质等;在杭州,冬至日早晨吃年糕,佐以开缸的冬咸菜,味道也是清爽可口。

北方人吃饺子

谚语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冬至日吃水饺这种习俗,据传是因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

相传医圣张仲景辞官还乡回到南阳时,正值大雪纷飞的冬天,他看见当地老百姓饥寒交迫,有不少南阳乡亲的耳朵都被冻伤了,心里非常难过。张仲景就叫其弟子在南阳关东搭起医棚,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置锅里煮熟,捞出来剁碎,用面皮包成像耳朵的样子,再放下锅里煮熟,做成一种叫"祛寒娇耳汤"的药物施舍给百姓吃。服食后,乡亲们的耳朵都治好了。

后来,每逢冬至,人们便模仿张仲景的做法做成了“饺子”吃,是故形成吃饺子这种习俗。还有一种说法,是因为冬至是太阳历、太阴历的起计点,交于冬至子时,所以冬至要吃饺子。

吃馄饨

馄饨是传统面食,之所以称为馄饨,而且在冬至食用,一是古人认为这种食品是一种密封的包子,没有七窍,故称之为“浑沌”,后写作“馄饨”。冬至日阴极阳生,正是打破馄饨、开辟天地之时,所以吃馄饨。

还有一种说法,相传汉朝时,北方匈奴经常骚扰边疆,百姓不得安宁。当时匈奴部落中有浑氏和屯氏两个首领,十分凶残。百姓对其恨之入骨,于是用肉馅包成角儿,取“浑”与“屯”之音,呼作“馄饨”。恨以食之,并求平息战乱,能过上太平日子。因最初制成馄饨是在冬至这一天,所以在冬至这天家家户户吃馄饨沿袭至今。

吃羊肉

冬至吃羊肉的习俗据说是从汉代开始的。相传,汉高祖刘邦在冬至这一天吃了樊哙煮的羊肉,觉得味道特别鲜美,赞不绝口。

从此在民间形成了冬至吃羊肉的习俗。现在的人们纷纷在冬至这一天,吃狗肉、羊肉以及各种滋补食品,以求来年有一个好兆头。

吃汤圆

古人有诗云:“家家捣米做汤圆,知是明朝冬至天。”“圆”意味着团圆、圆满,冬至吃的汤圆又叫“冬至团”。汤圆,代表一家人团团圆圆。

金华人吃汤圆喜欢吃咸的,用冬笋和豆腐干作馅,制成这种质朴又营养的点心。冬至前后,汤溪人一般在这几天,把在大暑节气晒好的“八月米”磨成粉,趁着一家人团聚,用新磨的粉做一顿汤圆享用。汤溪的汤圆咸味,用当季的萝卜丝、豆腐干粒、肉丁、咸菜、香葱等炒过后做馅。做好的汤圆大小刚好可以用握在手心。

金华人独特的汤圆一个瓷碗装着白白圆圆又带点尖头的金华土汤圆,上面点缀青葱,下面浮着用酱油和猪油调制的汤水,热气腾腾,香气扑鼻。为什么金华的汤圆要带个小尾巴?因为为了区分咸和甜,就在咸汤圆上加了个尾巴。可以说,多一个尾巴表示年年有余,吉祥如意。

泡泡脚,去冻疮

说到泡脚,可能有人会说,不是每天都要泡的嘛?可是在金华的汤溪一带,确实流传着这样一项习俗。据说,这样可以去掉身上的冻疮,过个暖和的冬天。金华有一句话“冬至洗冻缺,过年洗钱财”。

冬至时节饮食宜多样,谷、果、肉、蔬合理搭配,适当选用高钙食品。冬至到小寒、大寒,是最冷的季节,要及时增添衣服,注意防寒保暖。多多锻炼体健康,暖暖胃肠多喝汤,常常欢笑心情爽。

·冬至天气·

今日“冬至”,意味着漫长的数九寒天即将到来,最近两天开始,阳光“下线”,雨水“上岗”,新一轮的阴雨“持久战”又开始了。

受高空槽东移影响,昨天夜里到今天早晨,全市普降小雨,截至08时金华本站降水量2.2mm,今天云层厚重,天气阴沉,早晨金华城区最低气温12.3℃,较昨日提高了2.1℃,为入冬以来最暖早晨。

虽说少了阳光的慷慨

温度倒还没有立即“崩盘”

金华一周天气预报

预计未来七天冷空气较活跃,高空多短波槽活动,阴雨天气为主。其中23日有次弱冷空气影响过程,气温小幅起伏;26日起冷空气持续影响,气温明显下降。

12月23日(星期天):阴有时有雨,中午起雨止转阴到多云,温度8~12℃,偏东风2~3级;

12月24日(星期一):多云到阴,夜里转阴有时有雨,温度5~12℃,偏东风1~2级;

12月25日(星期二):阴有时有雨,温度7~12℃,偏东风1~2级;

12月26日(星期三):阴有雨,温度10~12℃,偏东风2~3级;

12月27日(星期四):阴有时有雨,温度6~8℃,偏东风2~3级;

12月28日(星期五):阴有雨,温度2~4℃,偏东风2~3级;

12月29日(星期六):阴有雨,温度1~3℃,偏东风2~3级。

近期阴雨天气增多

大伙出门记得带上雨具

雨天视线不佳

开车的朋友注意交通安全

岁月匆匆,料峭又一冬

一年之末,最是想家时候

冬至日,给亲朋好友寄去问候

遥表一份牵念,道一声祝福

听一口乡音的温暖,感受饺子的温度

双耳不会被冬日咬断......

冬至大如年,人间小团圆

冬至,祝安康!

-END-

赞赏

长按







































北京白癜风
白癜风诊疗目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andezx.com/jdszy/1469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