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德这个古村藏有神秘老宅,218扇门围成

大慈岩镇的古村上吴方村有一座神秘的老宅。

从稍显幽闭的环境里上楼,很陡的楼梯、窄小的过道,木板在脚踩下发出危险的“嘎吱”声响。房子太老了。村民们说,这房子是他们太公的太公建的,好几百岁。

房子的奇特处不止年岁。文保部门粗略盘算这栋房子的主体(不计算附加用房)占地近平方米,有5个天井、扇门、根柱子,多的时候曾住人。上下两层全木结构找不到一根钉子,理论上从任何一个门进去都能从任何一个门走出,但对现实中的人来说,它就像一个巨大迷宫。目前,还有三户人家8人常住其中。

最近的一次旅游资源普查,

让这栋老房子“重见天日”,

并引发了诸多猜测。

这栋民宅由谁所建?

为什么这样设计?

居民都是一家人吗?

为什么门门相通?

“开始以为是一栋普通的民居,走进内部慢慢探寻才知道它的奇妙。”大慈岩镇相关负责人说,在最近的一次乡村旅游资源普查中,他们发现了这一处特别的所在。

老文化员方会刚曾丈量过它的大小:总长约米,宽约46米,高约10米,7堂3轩结构。

老房子无名,因为建筑的正中有一条长长的过道,平时村民就叫它为“长弄堂”。

农村里的弄堂一般都由多栋紧挨着的房子相向而建形成,可能也正是传统观念让人们以为“长弄堂”可能不是一栋而是多栋房子。

“经过考证,可以准确地判断,这就是一栋房子。”陈志昌是原大慈岩镇文保所所长,他的判断依据来自几个方面:弄堂两侧的房子是同地基同墙体,就连建筑风格、用料、工艺都完全一致。

更多的惊喜在众人面前出现

尽管谁都搞不清楚房子柱子、门、房间的具体、准确数量(后期曾进行小翻修,大部分门窗被封),但粗粗统计的结果是:主体建筑有5个天井,可能有扇门和根柱子,可能建于明朝。

在“长弄堂”主体建筑的东西两侧还建有附属房多套,这些房子的一楼有独立的大门,二楼开有小门和主体建筑连接——算上这些附房,建筑群的规模可能会扩大1/2。

如果画一张“长弄堂”的建造草图可能是这样的:

南北两个大门由一条长弄堂连接,5个天井排列其中,弄堂两侧是房屋。一楼住户都有门通向天井;二楼则是规则依天井而布,一个天井围拢成十几间的小楼,小楼和小楼间又有多扇木门连通……

门门相通,窗窗相似

进屋犹如走迷宫

“小时候,二楼的所有门都是通的,最好的捉迷藏的地方。”今年81岁的方挺生口音很重,他在这个房子里前后住了70多年。

“太小的伙伴不让玩,容易‘迷路’出不来。”他在“长弄堂”里有房5间(横跨1.5个天井),面积约方。小时他曾听大伯说,这栋房子建于太公的太公之前,好几百年了,最多的时候住有15户人家约口人。“父亲兄弟6个都住这儿,爷爷两兄弟也住这儿,所以房子里住的可能都是一家人。”

不用出屋,一楼任何一户人家都能进入到另一户人家去,二楼更加便捷——如果不是后人封堵了房门,可以一直走,从北边上楼后可以鱼贯穿过十几道门,再从南侧的某一户人家下来。但如果你想走细细参观,一绕两绕就可能迷失了方向——每一处雕刻、门窗、楼板都是一样的沧桑斑驳,找不到寻路的参照物。

古宅少见,属徽派民居

“杭州建德有如此大规模的宅院实属难得。”杭州古建筑保护专家、杭州历史学会副会长仲向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老宅属于徽派民居,皖南及浙江新安江流域较多。他说目前没有史料印证房子的年份,但从风格上可以推测可能建造于清代或更早,建造者应当有较大财力、人丁兴旺。

“只有在封闭的农耕社会,才有群居的可能,辛亥革命后,读书、经商、分家使得家族分崩离析,家庭聚不拢,没有人再造大宅。”他说,古民居的建造者智慧无穷,徽派民居的榫卯结构不用钢铁、钉子就能搭起百年不倒的房子。

“图片中可见封火墙,它夏天隔热、冬天保暖,常年防火,也是建造智慧的体现。”他推测,古宅一层集家祠、礼仪、社交等于一体,二层是“走马楼”,用作居室。对于“门门相通”他认为是表达了建造者“融洽、和美”的美好祈愿,希望兄弟姐妹、子孙后代聚而居之又互通有无。

(老房子里的老物件)

目前建德大慈岩镇已经展开

对“长弄堂”的考证、发掘、保护工作,

也相信这栋古代民居背后的故事和谜团会慢慢揭开。

浙江24小时—钱江晚报首席记者/鲍亚飞

见习记者/夏国燕

通讯员/王梦珂

编辑/张小欣

-----猜你喜欢--------

建德骄傲!60多年前周总理曾来到这里并为它点赞

建德警察火了!上了CCTV和《人民公安报》头版头条

天!这个学期超级长,建德新学期校历出炉!

赞赏

长按







































如何确定白癜风病因
中科UM-D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andezx.com/jdszy/1288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