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通讯员胡玉婷近年来,大同镇立足于生态本底和农业基础,做优城镇品质,加速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生态休闲旅游业,聚焦城乡融合、产业发展、特殊群体三方面打造农文旅融合的浙江现代化美丽城镇样板。目前已完成17个项目,在建3个项目,共完成投资额4.29亿元。先后获评全国农创客标杆地、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省级样板镇、省级园林城镇、省级历史文化名镇、省级美丽乡村示范乡镇、杭州市美丽城镇样板镇,先后列入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创建名单、省级标准地改革+农业“双强”试点乡镇。成功申报并入围全国首批和美乡村试点,为全省唯一,为现代化美丽城镇创建注入强大动力。“区域协同+功能拓展”,实现城乡发展融通融合一是城乡空间双向联通,形成核心“共建区”。与村镇建设、土地利用等规划相衔接,形成“1+3+1”现代化美镇整体格局,建成区向稻香小镇核心区与溪口村城郊区延伸一个重点区块,着力打造“农耕体验线、寻畲觅古线、静谷悠养线”三条精品游线,突出生态休闲旅游特色,打造区域品牌亮点,实现“镇区一体化、景区全域化”。启动“一主城+两腹地”发展模式,聚合建成区、稻香小镇核心区、工业园区,在功能定位和产业发展上实现互补,形成布局相对集中,三产融合互促的共建形态,持续提升城镇发展能级。二是基础设施建好补强,打造发展“共荣圈”。对标“六个现代化”开展城镇全面体检,结合份民意调研问卷反馈,精准识别城乡建设短板问题31个,全面谋划“补短板、显特色、满要求”项目45个。投入万元完成原23省道道路二期工程,通畅大同卫生院西侧道路;推进美丽园区主干道沿线景观节点改造,加快工业功能区热电联产、污水处理厂、人才公寓楼等配套设施建设,成功招引投资10亿元以上的钙基纳米增韧剂及下游应用综合项目及两个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等。突出“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加快补齐短板,提高整体品质,推动城乡发展。三是公共资源辐射延伸,构建多元“共同体”。通过1个中心站点辐射N个乡村服务点的“1+N模式”,促进公共服务资源下沉到自然村,解决公共服务可及性难题。建成大同卫生院二期、大同中心幼儿园上马分园等重点医教场所,新建综合运动馆、大同会馆、公共文化中心等高品质文体服务场馆,改造提升7家“未来乡村卫生室”,推进集镇污水零直排扩面提升、江滨安置房、西线供水、道路沿线生态修复、“四好农村路”等民生实事项目,打造教育、医卫、文化、生态等共同体。“平台迭代+项目支撑”,实现农业产业高质高效一是构筑农事服务“新高地”,产业全链条贯通升级。建成占地面积超平方米的现代化农事服务中心,以全程机械化作业为核心,建成水稻育秧、农机共享、粮食烘干、粮油加工、秸秆处理、品牌销售等六个中心,提供“耕、种、管、收、储、碾、销”一站式服务,服务半径达10公里以上,覆盖主粮面积1.5万余亩。年7月,《大同镇打造“一站式”农事综合服务激活乡村共富新动能》成功入选杭州市第三批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试点。二是打造农业产业“标准地”,实现高效生态农业示范。以标准地建设为路径,以“六个统一”和“四个标准”为导向,建设品类齐全、服务高效、生态健康、投资便利的高效生态示范园。重点聚焦大棚草莓、田地蔬菜、耕地水稻、山间茶叶、林上毛竹、山上油茶,因地制宜推进多层次、立体化“山水林田地”农业产业体系,促进主导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实现“一亩地、千斤粮、万元钱”。示范园内共入驻企业家,年总产值达1.8亿元。三是培育优质农旅“目的地”,助推和美乡村试点建设。依托和美乡村“四大项目”建设,持续开发精品旅游资源,以万亩茶叶标准园为基底,推出茶园星空网红打卡点;以万亩水稻标准地为基础,打造首条稻田“6·6”骑行线;以农事服务中心为基地,建设首家最齐全的农耕科普研学目的地;以千亩草莓标准地为特色,推出中小学农业种植实践课程。推动农家乐、采摘游、乡村民宿、稻田研学、网红美食街等业态发展,举办文旅市集50场,推出文旅消费券余万元,签订订单达余万元;截至目前,全镇共接待游客58.8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余万元。“人才聚集+服务扩面”,实现幸福指数提档升级一是全力引育“农创客”。成立全省首个“农创客”党支部,搭建全省领先的农创客中心。出台、完善《大同镇农创客创业创新奖励扶助政策》,累计兑现扶持资金余万元。依托校地、政企合作模式,构建“成长营+培育基地+N场系列活动”的培训体系,连续多年举办长三角大学生“农创日”、丰收节、稻香嘉年华等系列活动,进一步擦亮农创客“金名片”。推出“田上稻香里·枕梦双溪”乡村梦想家品牌,打造“稻香小镇—农创梦工场”区域公用品牌,开发“喝山泉的大米”等“农创品”,近三年累计带动周边农户就业2万余人次,带动农产品销售达4.85亿元。二是聚力实施“扩中提低”。深化“十链百坊”建设,建立“村集体+企业+农创客+农户”的共富模式,先后建成稻香共富工坊、西乡草莓工坊、峰鼎茶叶共富工坊,带动村集体增收余万元,吸纳农村就业人口余人,带动名低收入农户增收余万元。稻香共富工坊获评第一批省级示范“共富工坊”。与浙江省农科院、浙江大学等科研院校深度合作,开设强技共富学堂。成立“他同富”强村公司,盘活镇村两级闲置资源,统一流转闲置土地,招引企业“拎包入住”。建立劳务用工库,促进村民家门口就业,企业受益于村并反哺于村,实现村、民、企三方受益。三是倾力守护“一老一小”。聚焦乡村家庭托育养老痛点难点,深入开展以微平台改造、微网格管理、微能力提升、微课堂打造、微场景建设等特色亮点为主的“五微行动”,打造“老年食堂、公益课堂、文化礼堂、健康学堂、就业厅堂、德育祠堂”的“幸福同堂”共同体,构建“一老一小”公共服务工作体系。持续完善“”婴幼成长服务运行机制,推行评分定级,助力85个家庭解决婴幼儿成长难题。全域推广“日月模式”助餐服务,建设“幸福方桌”服务点26个,解决千名老人就餐问题。溪口村创建为杭州市示范型婴幼儿驿站、大同村获评杭州市老年友好型社区,暖心服务覆盖3户余人。年1月“一老一小”整体方案获评第四批全国农村公共服务典型案例。“转载请注明出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andezx.com/jdsxs/200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