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患者感恩 https://www.cqcb.com/dyh/live/dyh2671/2018-11-22/1253103_pc.html1.杭州市简介
杭州市,简称“杭”,古称临安、钱塘,浙江省辖地级市、省会、副省级市、特大城市,杭州都市圈核心城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浙江省经济、文化、科教中心,长江三角洲中心城市之一。地处中国华东地区、浙江省北部、钱塘江下游、杭州湾西端、京杭大运河南端。市境西部属浙西丘陵区,东部属浙北平原,水网密布,物产丰富,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杭州市下辖10个市辖区、2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总面积平方千米,截至年末,杭州市常住人口.6万人,城镇人口.0万人,城镇化率84.0%。年,杭州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元。
杭州市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著名的书香世家杭州厉氏家族的发源地,以“东南名郡”著称于世,跨湖桥遗址的发掘显示多年前,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距今多年前的良渚文化被称为“中华文明的曙光”。杭州自秦朝设县治以来,已有多年历史,五代吴越国和南宋王朝两代建都杭州。杭州人文古迹众多,西湖及其周边有大量的自然及人文景观遗迹,具代表性的有西湖文化、良渚文化、丝绸文化、茶文化,因风景秀丽,素有“人间天堂”的美誉。年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一次峰会、年世界短池游泳锦标赛、年亚运会在杭州市举办。
杭州市行政区划图
2.构建特大城市新型空间格局2.1目标愿景与指标体系城市性质:浙江省省会,长江三角洲区域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中心城市和国家综合性科学中心,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国际文化旅游休闲中心,世界一流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总目标与分阶段目标:历史文化名城、生态文明之都。
:独特韵味别样精彩的世界名城;: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数智杭州宜居天堂。
2.2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策略坚持科学布局,打开“一核九星”的新空间。坚持绿色发展,打开“两山”转化的新空间。
坚持内涵提升,打开集约高效的新空间。坚持保护优先,打开资源配置的新空间。
2.3完善“一核九星、双网融合、三江绿楔”的空间格局多中心、网络化、组团式、生态型,打开新空间,加快构建特大城市新型空间格局。
一核九星。“一核”即城市核心区,由上城、下城、江干、拱墅、西湖等五个城区组成,主要承担中央活动区的功能。“九星”即九个郊区新城,分别是滨江、萧山、钱塘新区、余杭、临平、富阳、临安、桐庐和建德板块、淳安等九个郊区新城。
双网融合。打造天地一体、人机交互、高速移动、安全泛在的万物智联网,建设都市可达、全市快联、多心加密、组团互通的综合交通网。
三江绿楔。以钱塘江、富春江、新安江为轴线,联动运河、苕溪,串联山水资源,统筹自然水系、山体、湿地、绿地等生态资源,在多中心、多组团、多节点之间构建绿色开敞空间和生态安全屏障。
市域国土空间总体格局图
2.4统筹划定落实“三条控制线”优先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在生态空间范围内具有特殊重要生态功能、必须强制性严格保护的区域。
严格保护永久基本农田: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实施永久特殊保护的耕地。
保护永久基本农田
合理划定城镇开发边界:在一定时期内因城镇发展需要,可以集中进行城镇开发建设、以城镇功能为主的区域边界。
钱江新城风光
3.开放包容与区域协同3.1增强服务“双循环”的枢纽功能增强实体链接:建设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提升萧山机场枢纽能级与国际连接度,强化国家铁路、公路枢纽地位。
增强虚拟链接:建设全球平台城市。建设浙江自贸区杭州片区,建设数字贸易重要枢纽,谋划国际合作平台空间。
东梓关
3.2融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全方位对接上海;提升省会城市功能;唱好杭甬“双城记”;联动发展六条区域廊带;促进区域生态共保;建设面向区域重大战略板块。
3.3引领杭州都市圈协同发展推进都市区毗邻区块同城化;构建钱塘江生态经济带;建设杭衢黄省际旅游合作示范区。
梦想小镇
4.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4.1构建生态安全格局识别重要生态空间;锚固生态整体格局;建立自然保护地体系。
4.2加强自然资源保护利用森林资源、河湖资源、湿地资源、矿产资源、生物多样性。
4.3开展生态修复生态修复分类引导、生态修复重点区域、生态修复实施保障。
4.4创新“两山”转化通道谋划“两山”转化创新途径;建设“两山”转化标志工程;完善“两山”转化支撑体系。
4.5建设淳安特别生态功能区建立水生态系统保护新体系;推进生态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构建生态环境共建共保机制。
湘湖风光
5.乡村振兴与耕地保护5.1构建现代化农业空间“三区一带,一片多点”的农业空间格局。
三区:钱塘围垦平原耕作区、萧山平原耕作区和余杭平原耕作区。
一带:“三江一湖”沿岸特色农业带。
一片:中西部生态农林片。
多点:多个现代农业园和都市农业公园。
5.2建设美丽数智杭派乡村明确乡村地区规划指引;引导村庄分类有序布局;打造蔓藤乡居特色村区;开展乡村人居环境整治;统筹城乡公共服务与基础设施网络;保障三产融合发展空间;赋能乡村空间数智治理。
乡村风貌
6.历史文化与景观风貌6.1打造世界文化遗产群落保护中国大运河(杭州段)世界遗产;保护西湖文化景观世界遗产;保护良渚古城遗址世界遗产;推动具备条件的项目申报世界遗产。
世界文化遗产示意图
良渚古城遗址世界遗产
中国大运河(杭州段)世界遗产
西湖文化景观世界遗产
6.2完善历史文化保护体系物质遗产:世界遗产、古城格局、历史文化街区、文物古迹、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线性遗产、其他文化要素。
非物质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传统文化。
历史文化保护体系
6.3彰显城乡景观风貌特色维育城乡特色风貌;控制景观廊道和景观要素;加强特色风貌保护;管控城镇建设强度;加强城市设计传导。
6.4塑造人文景观交融的魅力空间推动西湖西溪“双西合璧”;打造“湿地水城”;唱好西湖湘湖“西湘记”。
西溪湿地
7.创新活力与产业发展7.1建设面向世界的创新策源地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打造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
数字经济产业平台
高新区滨江
7.2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构建“一湾两环、多点支撑”的制造业整体格局。构建九大标志性产业链,整合提升重点产业平台。
九大标志性产业链
7.3提升国际化服务能级建设国际文化创意中心;建设国际旅游休闲中心;建设国际金融科技中心;建设国际会展之都和赛事之城;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国际化服务能级
8.品质生活与宜居环境8.1宜居社区与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全年龄段友好城市,打造“幸福宜居天堂”。建设“十五分钟”社区生活圈推进优质公共服务设施均等化。
以文惠民:完善文化服务设施体系。学有优教:构建全年龄教育设施体系。
全民康体:完善体育健身设施体系。病有良医:完善医疗服务设施体系。
老有颐养:完善养老服务设施体系。弱有众扶:完善残疾人服务设施体系。
社区生活圈
8.2多元住房供应体系多主体供应、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供应体系。
留杭安居:加大供应多样化、可负担的住房。
宜居改善:适度增加品质化、改善型的住房。
适老颐养:加强适老化住宅改造和建设。
8.3公园绿地系统构建“郊野公园-城市公园-社区(村镇)公园”的公园绿地系统,实现推窗见绿、开门见园,打造高品质生态园林城市。
9.综合交通与绿色出行91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连通全球、直联全国、快连长三角。建设国际航空枢纽;强化国家综合铁路枢纽地位;完善干线公路网络布局;建设长三角南翼内河枢纽港;建设区域性国际物流中心。
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
重大交通项目:“六铁、四高、两枢纽、两环线”:“六铁”,即湖杭、建衢、金建、杭温、沪乍杭、杭临绩铁路。“四高”,即沪杭甬、杭绍甬、杭淳开、临建高速公路。“两枢纽”,即西站枢纽和萧山机场空港枢纽。“两环线”,即杭州中环和杭州都市圈环线高速(二绕)。
轨道规划
铁路规划
道路项目:“三环六纵五横十三射五连”:三环,即杭州绕城高速、杭州中环、杭州都市圈环线高速(二绕);六纵,包括吉鸿路—紫之隧道—之浦路、上塘高架—中河高架—时代大道、秋石高架—风情大道、沪杭甬高速杭州市区段、东湖高架—通惠路、头蓬路等城市快速路;五横,包括留石高架路、文一路—德胜快速路、天目山路—环城北路—艮山路—钱塘快速路、江南大道—机场高速、彩虹快速路等城市快速路;十三射,即杭浦高速G92、沪杭高速G60、练杭高速S13、杭宁高速G25、杭长高速S14、规划杭徽高速复线、杭徽高速G56、杭淳开高速(杭州至南昌高速)、杭新景高速(含龙游支线)、杭金衢高速G60、杭金衢至杭绍台联络线、杭甬高速G92、杭绍甬高速G;五连,即千黄高速G、临金高速、规划合肥至温州高速、规划建德至武义高速、机场高速。
水运规划
干线路网
9.2智慧绿行品质天堂都市可达、全市快联、多心加密、核星互通。
建设精彩公交都市;建设高效通达路网;打造绿色慢行天堂;建设现代化交通治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