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白颠疯曝光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jzpj/孟浩然一生传世诗作数百篇,开唐代山水田园诗派之先河,后世影响深远。其脍炙人口的《春晓》《宿建德江》《过故人庄》几乎尽人皆知,特别是《春晓》,已成幼教开蒙必选篇目。其实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并不是为写景而写景,他的山水诗在明白如话的画面背后往往蕴含着深远意境。在孟浩然这里,山水诗中的形象,已不再是山水原形的描摹,也不是简单地将自己的情感加入其中,而是采用了“意象”手法,将山水形象的刻画与自己的思想感情及性情气质的展现合而为一。这也正是我们在读孟诗时总有种言虽尽,意连绵的感受的原因。而这一点,在他的代表作之一《宿建德江》中表现得极为突出。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首诗作的创作背景。开元十五年(年),39岁的孟浩然第一赶赴长安进行科举考试。然而,命运仿佛与他开了个玩笑——科举不中。年,他继续留在京城长安献赋以求赏识,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据说在好友张说的推荐之下,唐玄宗召见孟浩然,令诵所作。孟浩然自诵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句,玄宗不悦,说:“卿不求朕,朕岂弃卿?何不云:气蒸云梦泽,波动岳阳城。”因是故弃。真是人在江湖漂,哪能不挨刀。年,孟浩然离开长安,夏季游吴越,此后的几年中一直在江浙一带会友作诗。《宿建德江》便创作于这段时间。以我个人理解,孟浩然游建德江可能也是心有所属,我这样说也是有根据的。建德江,其实是对新安江在建德这一段的别称。新安江经淳安至建德与兰江汇合后为钱塘江干流桐江段、富春江段,是钱塘江正源。新安江素以水色佳美闻名,有“奇山异水,天下独绝”之称。闻名天下的《富春山居图》就出自这一带。其实这一带最吸引孟浩然的并不单是天下独绝的山水,更是一个人——刘秀的同学,严光,严子陵。刘秀建立东汉后,严光隐名换姓,隐居在桐庐富春江畔,每日垂钓,后此地为桐庐严子陵钓台。严光也成为后世有志隐居之士的精神领袖。孟浩然本有山水之志,此前赴长安科考前也曾有过一段隐居经历,此次求仕失意,游历建德江一带,凭吊子陵台,既是一种自我释放,也是在表达一种志趣。下面我们从诗句中进一步体悟。眼看天色将晚,舟子摆动船桨让船儿慢慢停靠在一段沙洲边,江上寒雾渐起,朦朦胧胧,缭绕着江岸。太阳落下去了,天色渐渐暗了下来,江面一片寂寥,漂泊在外的游子最怕这个时刻了。“皇皇三十载,书剑两无成。山水寻吴越,风尘厌洛京”(《自洛之越》)。诗人曾带着多年的准备、多年的希望奔入长安,而今的他孑然一身,面对着这四野茫茫、江水悠悠、明月孤舟的景色,那羁旅的惆怅,故乡的思念,仕途的失意,理想的幻灭,人生的坎坷……人在江湖飘,没有千愁万绪,那是假的。诗句一转,这分愁绪并没有再继续变浓、变深,而是随着眼着更旷远的意境飘散开去,变轻、变淡,最后完全消散在这天地之间。放眼望天,无边无际的旷野向远方延伸,在那天地交合之际,这高远的苍天看上去比大地上的树还要低;低头看水,清波荡漾,脉脉含情,连那高冷的月亮也近在身边,触手可及。假如我们把这里的“旷野”“清江”意象为人的心境,“心旷天低树,心清月近人”。心静则清,心清则明。“清静自明”,也就是说只有“清静”才能“自明”,才能把持自己、掌控未来。清静中别有天地,别有世界。人在江湖漂,哪能不挨刀。愿我们在凄清中常存一份旷远之心。说到这里,我想提一下雷海为和彭敏,两季《中国诗词大会》的总冠军,可能正是中国诗歌中的精神给了他们坚持的力量。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andezx.com/jdshj/185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