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日,初二年级的同学们来到建德市高垣村进行了研学活动。
抗日战争时期,当时还是宗文中学的十中为躲避战争曾迁至高垣村办学,那里的村民热情地接待了宗文师生,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高垣村庄,学子们的朗朗读书声却从未间断。今天的研学活动也算是一次寻根之旅。
上午十点左右,我们坐大巴到达了高垣村,首先就去参观了吴氏宗祠。吴氏宗祠曾经是宗文中学在高垣村的办学地,因此每一个人都迫不及待的想要看一看几十年前那些老校友读书的地方。吴氏宗祠始建于年。走进吴氏宗祠,我可以看到许多的匾额,有写着“进士”,也有写着“贡元”,落款的日期也是不同,可见吴氏子弟每一代都有优秀的人出现。
出了吴氏宗祠,各班都分为几个小组到村民的家里宣传垃圾分类。住在村中的大多是留守老人,不识几个字,刚开始同学们都有些胆怯,但在老师的引导下,我们也渐渐放开了,和爷爷奶奶们交流起来。分享完了垃圾分类的要点,我们还向爷爷奶奶们学习了几句当地的方言,有你好,谢谢,再见……我们学得像模像样,老人们也开心地笑了。
告别了老人,已是中午。同学们去吃了午饭。十个人一桌围着吃饭。
下午,我们进行了最后一项活动——搓草绳,顾名思义,这绳子是用手搓起来的,可是我们自己搓的绳子极其容易散掉,于是只好采取了另一种方法“编绳子”,直到专业的老师来教我们,我们才恍然大悟,知晓了自己的方法错误。可是有了正确的方法,大部分的同学还是无法非常完美的搓出一条绳子来,不少的同学都感叹说,果真是台上一分钟,台下10年功啊。
体验完搓草绳,今日的研学活动就结束了。我们再一次坐上大巴回程,虽说活动有些累,但这趟寻根之旅真是意义非凡。
——班黄屿瑄
同学们的感悟
金秋十月是个丰收的季节,也是探索大自然最佳的时节。于是学校组织我们初二年级的学生去高垣村开展研学活动。我们进行开幕式,探索牌坊历史,了解吴氏宗祠,将垃圾分类给村民们科普;我们唱校歌,画风景,搓麻绳……在游玩中,既体会了高垣村古朴雅致的美,又了解了高垣村丰富多彩的历史!在回来的路上,我们一边哼着校歌,一边欣赏着之前搓的麻绳。美好的时光在我们渐远的歌声中悄悄流去……
——班申安妮
11月29日,我们八年级同学终于等来了期待已久的秋游。虽然在时间顺序上,我们的游玩可称之为“冬游”,但是应大势所趋,我们就把此次游玩称之为秋游吧!我们的目的地是建德高垣。我们披着冬日的朝阳,放下了学习与工作的担子,满载一颗热情的心踏上了我们快乐的旅途。一下大巴车,我就感受到了大自然的气息。青翠色的山水间,木架子错落有致地摆放粉墙黛瓦边,绘就了一幅闲适、安详、恬静的古村风情画。我们探访吴氏宗祠,看到孝子坊,并现场为高垣村绘制一幅画卷。游玩过程中,我们向村民讲解垃圾分类,还去往梯田学习如何搓稻草绳。通过这些活动,我了解了学校的历史,感受了田园的风光,同时为保护环境作出了贡献。
——班宁雨洁
在八上的期中考试过后,我们迎来了第一次的研学活动。
这次的研学活动我们来到了建德市大洋村的建德高垣。
下午,我们来到了梯田,第一次看到梯田,并且在梯田里拿着金黄的稻草搓草绳,这对于我们这些生长在市区的学生而言,真的是头一遭!以往课本中的“金灿灿”“黄条”变成了真实的存在!说实话,准备教我们搓草绳的岳老师,她自己也不会!但是她还是一本正经地编起了麻花草绳,她先拿一大把稻草,运用变麻花的方法来编,编着编着,如果有一边不够长,她还会让同学帮她递一些稻草来补,就这样越编越长,长到可以做我们同学的拔河长绳!这一股绳,既是岳老师编制的成果,也是同学们的一次成长。
这次的搓草绳活动,既是一种让我们释放快乐的游戏,也是一次对于生活的体验,一根根小小的稻草变成了一条粗大的绳子,也是我们四班在岳老师的带领下努力凝聚成一股力量的象征!
——班李海鑫
我们终于迎来了期待已久的秋游。天公作美,本是阴沉的天气在这一天放晴,早早地,我们坐上了前往建德的大巴。初下车,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古色古香的建筑,转进门内,一个刚劲有力的“孝”字端正的嵌在墙上,开营仪式结束后,我们前往吴氏宗祠,一条土狗悠哉游哉地漫步在乡径上,顺着破旧的石板路,路边村民送来的橘子甘甜可口,跨过门槛,两边记满功德的牌匾映衬着庄重肃穆的祠堂,朱红和明黄构成的旗帜直入云霄,这里曾是我们宗文中学在抗战时期办学的地方,如今我们踏着前人的脚步来到这里,追溯古老的历史,这次我们不仅了解到我校的历史,也体会到了乡民们的淳朴热情。
——班范若熙高晓璐
研学之旅我们去了建德的高坦村。我们在高坦村寻访到了一位“老宗文”,他对我们叙说了年7月宗文中学迁高垣办学的历程:在高垣村长、吴氏宗祠主人吴克光大力支持下,学校以“吴氏宗祠”及旁侧之“聚星宫”等处为校舍,村里还提供宗祠旁的田地建造学校操场。那时不仅日寇横行,更有盗匪猖獗,但是宗文师生在高垣村均能安然无恙。在那艰难苦难的岁月中,校方所需的柴米蔬菜等均由村里供给;宿舍不够,吴氏各家亦都主动热情地腾出房间,无偿给学生住宿,有搭伙的也只酌收一点膳食费。他的讲述让我们更加深层次地理解“质朴耐苦,诚实不欺”的校训。
下午我们体会到了“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第一次搓稻草绳,因技术不熟练,浪费了很多材料,便想着放弃,但在老师和同学的鼓励下,经历了一次次失败的我终于成功了。这次研学之旅让我受益匪浅。
——王嘉翙
今天的研学活动非常有意义,必将在我初中生活里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我们乘着舒适的大巴花了2个多小时来到了目的地高垣村。首先我们参观了吴氏祠堂——宗文学校的旧址。踏进古朴的老建筑,听着老师的细致讲解,我们仿佛看到了那位创立宗文学校的进士正专心致志地给学生传授知识,也仿佛听到了祠堂内的朗朗读书声。
紧接着我们开展了研学活动的主要任务——向村里的长辈们宣传垃圾分类知识。我们组由王毅轩代表向村里一位老奶奶作详细讲解,她满脸笑容听得很认真,交谈完后,她竟然热心地教我们讲当地方言。
随后我们来到收割后的空旷田地里学习编草绳。用纤细的稻草编成粗状的麻绳,经过一次次的尝试,最终能熟练地编出一根根绳子。
这次研学活动是一次寻根之旅,是一次宣传之旅,也是一次农活体验之旅。通过研学,我们收获很多。
——班朱子煜
今天我们去了建德高垣村,早上我们坐了2个小时的大巴车,一路奔波来到了这里。我第一个参观的是吴氏宗祠,高垣村吴氏,元末时由义乌商人吴铭三从义乌迁徙而来。该宗祠为其族人祭祖、聚会、议事场所。抗日战争时期,吴氏宗祠曾作为杭州私立宗文中学校舍(现杭州第十中学),时任校长的钟毓龙带领全校师生迁至高垣,在此办学达五年之久,为浙西山区培养了一大批知名人物。吃完中饭,我们扛抬着一捆捆稻草来到梯田上,学习搓草绳。我开始了第一次尝试,首先,我用双手猛搓草绳,将其搓软,然后我用老师教给我们的方法将草绳编在一起,可是由于做工不精,一拉就散架,经过多次尝试和失败,我获取了经验,并搓出了一根像样的草绳。通过这次秋游,我领悟到了:失败乃成功之母,只要坚持不懈,就一定会成功。
——班陆松哲
今天,我们开展了一次别有意义的冬季研学活动,目的地是建德高垣村。为什么研学要去这么远的一个小乡村?原来,这里曾是我们杭十中的前身——宗文义塾所在地。经过两个小时左右的颠簸车程,我们到达了目的地。在简短的欢迎仪式后,我们就开始了一天丰富多彩的各项活动。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在梯田上编草绳。单单就是爬个梯田就让人十分吃力,这更增强了我们对农民伯伯们的敬佩之情,也更让我们懂得了唯有珍惜粮食才能表达对于农民伯伯最崇高的敬意。爬上梯田后就是学编草绳,其实就是女孩子编辫子的方法——用搓软了的稻草分成三股,每股两根,交错着编,这样便可将几根一扯就断的稻草像凝聚成一体一样,怎么扯也扯不断。这让我想到了团队的力量,不就是如这几股编在一起的草绳这么坚韧有力吗?玩中学,玩中悟,这不正是“研学”的含义吗?
午后,一天的活动在大家的不舍中结束了。此次建德之行,让我们对学校的文化底蕴有了更深层的了解。高垣村这个开办义塾的小小村落,在党的领导下,如今已建设成为一个充满现代化气息的城镇,祝愿她的明天会更好!
——班侯意凡
供稿:初二年级
美编:董雯婉
初审:彭琼霞
终审:陈积粮
质朴耐苦诚实不欺
▇扫码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andezx.com/jdszy/181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