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忆是家乡年近了,这才是建德这些年味儿

春节,是中国人

一年中最隆重、最热闹的日子

过年,不仅是一种仪式,

更是一种“味道”

飘在整个城市上空,

落在每一户人家里,

也印在每个人的心里......

很多人都说:现在年味越来越淡了

可小布倒是觉得:

是现在的人越来越不了解年俗了!

今天,小布就给大家说一说,

我们建德年俗那些事儿~

贴春联

春联起源于桃符,据史书记载,该风俗从周代就有了。春联,又叫“春贴”、“对联”,文字对仗工整,描绘美好形象,抒发美好愿望。

每逢春节,无论是建德的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买春联贴于门上,辞旧迎新,增加喜庆的节日气氛。

还年福

还年福一般是在农历十二月廿八、廿九,家里餐桌上摆上猪头、活鱼等物品,主要是祈福祭祀。

杀年猪

如今建德农村还有些地方保留着过年杀猪的习俗。杀年猪与平常杀猪不同,杀年猪是一群人的事情,要做好分工,烧水的烧水,抓猪的抓猪,各种吆喝,热闹非凡,杀完后还要请亲朋好友左邻右舍来吃一顿。

在杀完过年猪后猪头和猪尾巴要保留,然后拴在一起,象征着整头猪,用来祈福祭祖。

做年糕

年糕谐音“年高”,过年吃年糕被赋予“年年高”的吉祥之意。阵阵年糕香,飘出的是浓浓的年味儿。

年糕做好后,在竹匾上放一两天,等到凉了干了,就浸在刚打上来的井水里,能吃上一整个冬天呢。

大多数的年糕会做成长长的扁扁的形状,看上去像个鞋样。而梅城镇双蔡村、高楼下村、洋程村一带,则习惯于做方糕。

打冻米糖

由机器加工的冻米糖始终缺少儿时吃到的那份纯正味道。在建德,我们还能吃到纯手工的冻米糖:把糯米蒸熟——冷冻——翻炒。

趁着家里人空的时候,拿出用糯米或番薯熬的糖,全家总动员,拌的拌,夯的夯,切的切,乒乒乓乓响成一片,好不热闹。

包粽子

在建德农村,有些人家在过年的时候还会包些粽子,其中最有特色的莫过于三都灰汤粽。

灰汤粽是三都镇和村村祖祖辈辈传下来的手艺,用稻草灰汤浸出来的米包成的粽子,吃了很养胃。

舂麻糍

过年前,三都一带家家户户要舂麻糍。三都麻糍不同于其他麻糍,是糯米皮包馅。

打出好吃的麻糍需要两个人合作,打出来的面团才够有韧劲。包麻糍的时候更是热闹,村里有空的人都会自愿来帮忙,大家一边包,一边聊天。

团圆饭

吃年夜饭是整个过年的高潮,全家人一起准备年夜饭,然后围着桌子一起吃饭,以图大团圆。餐桌上也要排个长幼,长者坐在上首,其他依次排下来。

年夜饭吃过以后,就到了孩子们最激动的时候了:发压岁钱!虽然不是很多,但也够孩子们开心好几天了,有些还会压在枕头底下。

守岁

以前没有电视的时候,吃过年夜饭之后,全家人就开始守岁,寿昌人叫坐长寿夜。为了不打瞌睡,要炒一大锅子的瓜子来嗑,还要再生一大盆的火。

如今,春晚成了守岁的必备节目,全家人坐在电视机前一起看春晚、嗑瓜子、唠家常,其乐融融。

年初一

在建德,新年的第一顿早餐要么吃年糕,要么吃面条。吃年糕表示一年更比一年高,面条有长寿的意思,叫长寿面,两者都有着美好的寓意。

拜年

拜年从正月初二开始,首先是给娘舅拜年。

拜年要带上一定的礼物,以前寿昌一带的拜年礼物是蛋糕、京枣、芙蓉糕等糕饼,梅城一带的拜年礼物大多是白糖。如今,建德人的拜年礼物大多变成了食用油、土特产和保健品等物。

而主人这边,要先给来拜年的客人泡上一杯茶,并端出各色糖果糕点给客人吃,有些地方还要再给客人上一碗糖汆年糕。

过元宵

元宵节要吃元宵或汤团。我们建德的汤圆很特别,是用肉丁、豆腐、咸菜等作馅,是我们建德的特产,别的地方很少见到。

建德人有元宵舞龙灯的习俗,尤其在老梅城和老寿昌最为时兴。建德龙灯有很多种,像寿昌有“五龙”、梅城有“虾灯”、下涯有“牌灯”、莲花有“清洁灯”,大洋有“板凳龙”,李家有断龙等。

(寿昌“五龙”)

(梅城“虾灯”)

元宵节前几天,各村就从祠堂里抬出放置了一年的龙灯,重新装点,元宵一到,全队出马,锣鼓开道,直向城里舞去。几条甚至几十条龙灯同时出现在城里,从东到西,从南到北,很是热闹。

(下涯“牌灯”)

(大洋“板凳龙”)

除龙灯外,元宵时,三都洋峨有跳竹马、钦堂谢田还有跳净童的习俗。

临近年关,

家乡的年味已经越来越浓了,

建德人,赶快回家吧~

部分图文来源/市社科联

编辑/方方

-----猜你喜欢--------

建德这里要建海洋公园、野生动物公园啦

快来看!建德黄金地段规划曝光

,在等一个人,陪我去建德!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andezx.com/jdszy/1559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