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省政府办公厅印发通报,对年落实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取得明显成效的9个设区市、57个县(市、区)予以督查激励,相应采取7个方面激励政策。
此次督查激励有39个县(市、区)由于年落实有关政策措施取得新成绩,连续年获得督查激励,18个县(市、区)为首次上榜;有6个县(市、区)由于多项工作做得好,获得项次以上激励。
此外,在全省6个加快发展县中,有16个县(市、区)获得0项次激励,体现了督查激励向基层、向加快发展地区倾斜的工作导向。
(涉及建德部分)
10加快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成效明显的县(市、区)建德市、宁波市海曙区、长兴县、桐乡市、绍兴市上虞区、龙游县。
00年对上述地区在安排省工业与信息化发展财政资金时予以倾斜,在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先进制造业基地)、星级小微企业园建设,以及智能化技术改造、服务型制造和工业设计等试点安排等方面给予优先支持。(省经信厅组织实施)
延伸阅读
(上下滑动查看所有)建德:“智”领先机“数”赢未来建德高铁新区高新产业片区马目区块
“云”中一声锣鼓响,浙西江城建德跑出了企业上市的“加速度”!
继今年3月初建德市企业浙江建业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后,3月1日上午,浙江深蓝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
捷报频传的背后,是近年来建德市贯彻落实省、杭州市有关决策部署,围绕“增总量、优存量、促增量、提质量、强保障”等重点任务,全面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所结之硕果。
铁锈红转变为天空蓝,航空小镇蓄势腾飞;新安硅谷、超细粉末国家工程中心落地新安江畔,为传统产业赋予新动能;获得省经济和信息化工作先进县(市、区),连续两年荣获杭州市工业和信息化目标责任制考核一等奖……
“组合拳”出击,新安江畔百花竞放。
新安化工、新化化工等传统企业以“数”为核——达成不进则退的共识,锐意进取。
福斯特、澳赛诺等创新新生产业磅礴势起,以“智”为先——建德新制造崛起进行时,闯出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焕然一新、清爽整洁的建德碳酸钙企业
数字化转型
让传统制造“弯道超车”
化工产业历来是建德工业的支柱产业,见证了整个工业历史的沧桑变迁,但也一度屡遭误解。如何规范发展,提升安全环保水平,转变人们对这个行业的固有印象?“没有落后的产业,只有落后的企业!”这是建德市经信局产业科相关负责人的肺腑之言,“既然舍不得扔掉,那就谋创新、促升级。”
在新安集团智能园区中控室的大屏幕上,车间的实时生产数据不停跳动着,整个厂区的生产现状一览无遗。这些年,在建德市政府部门的推动下,一场以数字化改造为核心、贯标“两化”融合的提档升级行动,率先在新安集团这样的大型支柱化工企业试水。自推进智能制造以来,新安集团生产效率提升近0%,运营成本降低近0%,产品升级周期缩短近30%,产品不良率降低近0%。
有了“领头羊”,弯道超车的尝试渐呈燎原之势——“企业上云”、无人车间、工业互联网平台等在建德陆续出现。中策橡胶与浙江大学工业自动化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合作,通过海量数据挖掘,采用人工智能技术识别轮胎病次,降低出厂不良品率5个百分点。
农夫山泉、新化化工、东方雨虹聚焦数字化工厂建设,沈氏、大洋生物把智能制造延伸到云端,正和、天石、远丰、万家等传统企业把数字化改造作为转型的主导方向,产业数字化正在成为企业提档升级的主动选择。
绿色安全,亦是产业健康发展的基因。为有效解决发展空间、环境问题,建德市全力打造高铁新区(高新园)主平台,投入近16亿元,实现园区配套完善、安环监管有力,切实强化平台承载能力,支撑化工产业可持续发展。
目前,建德市已有14家化工企业集聚高铁新区(高新园),新安热电、建业热电两个公用热电厂保障用电,还有日处理能力1.05万吨的集中式污水处理厂,年处理危废1.7万吨的杭州市第二固废中心,并建成消防站、应急指挥中心等基础配套,实现园区企业集中供水、供热、供气、污水集中处理、固废集中处置。
值得一提的是,一套投资万元建设的“安环一体化”智慧园区管理平台,把园区内所有已投产的化工企业纳入动态监管,通过实时快速的应急处置信息系统,对园区安全、环保等事件进行整体管控,实现安全隐患提前预警预测,园区内化工企业的安环管理水平极大提升。
农夫山泉建德生产基地
科技赋能
特色产业智创蝶变
这些天,新安江畔的超细粉末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浙江分中心实验室里,正在综合测试一项碳酸钙产业新产品。如果成功,那么建德的碳酸钙企业又将会有一款新型高效烟道处理剂。
拥有百年碳酸钙产业发展史的建德,如今正在推动一场产业由量到质的蜕变——在企业数量急剧缩减的情况下,产值却同比增长5.%,利润同比增长8.4%,税收同比增长18.9%,产业面貌、装备工艺、质量效益位居全国行业前列。
蝶变,源于政府部门的长远眼光,以及在“智”赢未来下,建德市传统特色产业达成了不进则退的共识,造就了一批锐意进取的企业家,培养了一批敢于创新的新生代企业家。
这些年,建德通过关停淘汰、保留提升、兼并重组等方式,举全市之力实施全行业整治提升工作,至年底,全市碳酸钙企业从家缩减到33家。
如何让33家碳酸钙企业做大做强?核心科技、智能智造为其助力。年,建德市委领导挂帅,将华明集团、超细粉末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请到建德,打造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成为加快产业转优提质、培育具有强有力竞争力的新材料产业集群的新起点。
“对于我们来说,是打通技术应用的最后一公里;对于建德来说,传统的碳酸钙产业有了更核心的技术和更长远的发展空间。”超细粉末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教授龚彬说。浙江分中心落地建德,每年为当地企业做千余例样品测试,“以前要跑到杭州,现在就在家门口。”建德碳酸钙企业能享受到“家门口”的培训,并且已有11家企业与超细粉末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浙江分中心签订了合作协议。
在浙江云峰纳米科技有限公司,因为有了龚彬教授团队的“加持”,一款碳酸钙产品价格从原先的每吨元上涨为元,出厂价翻了一倍多,但成本只增长了10%。
利好示范在前,建德越来越多的企业从被动转型到主动升级,生产工艺在提升,环境也大变样,原先“长白山”“六月雪”的景象一去不复返。
走进浙江天石纳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整个厂区井然有序,周边山头绿意盎然。“我们较早就实现了全封闭生产,部分环节也实现了机器换人。”公司总经理汪丽红告诉笔者,全厂区还设置了一套智能监控系统,让生产更智能、安全。
蓝天亦蓝海
全产业链平台能级提升
建德新制造,还在向蓝天要发展。
就在半个月前,建德经济开发区(航空小镇)通过视频会议等形式,先后多次与中国航空器材集团公司对接总投资百亿元的重型直升机制造项目;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洽谈推进新型燃料多功能飞机研发制造项目;与航空工业集团幸福控股交流下一步合作事项,继续推进和运营基地等。
这些“硬核”项目,都将助力建德通航产业腾飞,填补浙江这方面的空白,并带来大量上下游的配套产业和企业,抢占浙江省航空制造业在全国的领先地位。
而这一与高铁新区遥相呼应,充满新能量的产业平台,就是从一片“铁锈红”的工业遗迹中无中生有而来。
走进建德航空小镇,除了航空元素,看到最多的就是前来研学的孩子们。原本只做温泉旅游生意的企业,找到了全新的业务增长点。
随着高空跳伞、低空旅游、热气球、飞机餐厅、航空梦想工场等通航旅游业态的完善,航空小镇人气不断集聚。
在文旅氛围的烘托下,小镇正在从职业人才培养、公共基础设备完善、通航服务制造培育等方面,打造一个从通航旅游到通航服务到通航制造的全产业链。
这条全产业链,正在不断集聚各类核心要素:省机场集团通航总部、通航重点实验室、上海产业技术研究院浙江创新院、杭电建德军民融合创新创业中心、浙江传媒学院航空学院等重点项目,以及安飞混合动力飞机、美国大棕熊系列Ⅱ飞机生产组装制造、华奕无人机等先进研发制造项目先后落地;中国航油油料集团、虹湾通航飞机维修和托管服务、杭州千岛湖飞行服务站等陆续运营……
以航空小镇为引擎,建德制造百花齐放。在乾潭,家纺和五金工具占据了经济的半壁江山;在主城,以农夫山泉、致中和为代表的酒、水、饮料等水产业,已成低能耗、低污染、高增加值的绿色支柱产业;在高新技术产业园,精细化工、电子电器、新材料、新能源、轻工机械、生物工程等六大产业,形成特色产业新集群……建德新制造产业布局正在向多元化、特色化迈进。
昔日老工业基地华丽转身建成航空小镇
腾笼换鸟
小微企业园聚变升级
跑上了快车道,建德也在谋划“腾笼换鸟”。当杭州站上全球生物医药产业潮头,围绕“一核三园多点”,打造生物医药港,建德高铁新区(高新园)也成为了生物医药港的产业化基地之一。
杭州澳赛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首批进驻高铁新区(高新园)的生物医药企业,公司总经理吕正兴坦言,看中这里,是因为产业平台能为其转型带来保障。
亩均倒逼到创新驱动,提质增效步伐加快。更多的“聚”变,发生在建德的小微企业园里。在高铁新区五马洲小微企业园内,一家名为睿道医药的生物医药企业生产基地正在孵化,小小的生产车间内,“白大褂”们忙碌着。“这类企业入园,政府提供了非常大的扶持力度,包括减免房租、提供设备等。”高铁新区管委会经济发展部部长李成文告诉笔者,之所以把这类企业集聚到小微产业园,是为这片区域的未来发展考虑。
依托小微企业园等各类园区建设,建德集聚入园小微企业余家,其中去年入园80家,并培育小升规企业17家,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69家,“雏鹰计划”企业3家,并出台专项政策积极支持企业做大做强,鼓励上市。
而小微企业园的建设,还带来了“消薄增收”的意外之喜。位于建德市高铁新区马目区块的移民创新创业小微企业园,总投资1.1亿元,创新性地将移民资金、土地等要素资源进行集中配置,统筹统揽,既能使移民资金效益最大化,又实现了“消薄增收”工作从输血型向造血型的转变。
如今,建德市移民创新创业产业园平均租金每平方米每月11元,主要承接萧山以及主城区的五金汽配、机械制造、电子制造等产业转移,同时结合本地传统的五金、低压电器行业,实现集群发展,提升经济效益。
实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批而未供土地消化利用、闲置土地处置工作较好的市、县(市、区)嘉兴市,瑞安市、长兴县、诸暨市、东阳市(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批而未供土地消化利用、闲置土地处置方面);建德市、余姚市、湖州市南浔区、嘉善县、兰溪市、开化县(实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方面)。
00年对上述地区给予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奖励。(省自然资源厅组织实施)
延伸阅读
(上下滑动查看所有)
近年来,建德市积极响应省、杭州市有关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部署,结合建设“蓝天白云、山清水秀、城乡一体、洁净宜居”的“美丽建德”目标,坚持全域规划、全要素整治、全产业链发展,充分运用“土地整治+”,涌现出了整镇整治的大洋、整村整治的葛塘。目前,在建省级、杭州市级项目13个,涉及农用地整治、建设用地整治、生态修复治理等工程项目个,实施区总面积平方公里。00年申报省级和杭州市级项目6个(含拟提升为省级的市级项目3个)。一、主要做法
1.注重顶层设计,健全组织机制。成立市主要领导负总责的领导小组,建立健全了政府负责组织协调、相关职能部门分工合作的工作组织机制,制订出台了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实施意见。今年市委、市政府部署开展空间拓展大比拼,并作为市委主要领导牵头任务,实行挂图作战,分类比拼,量化考核,要求完成垦造水田亩、建设用地复垦亩。建立了“红黄黑榜”通报亮相制度,通过晾晒台、媒体公开、督查通报等形式,倒逼乡镇(街道)加快工程建设。创新工作模式,专门成立了建德市土地整治工作指挥部及杭州市两山建设开发有限公司,具体负责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实施。
.坚持规划引领,优化三生空间。按照“全域规划、全域设计、全域整治”的理念,把科学规划放在首位,引领整治实践,统筹全域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统筹山水林田湖路村系统治理,提高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夯实乡村振兴的自然基础。具体规划编制工作中,注重空间统筹、多规融合,一项目一方案,个性化、精准化规划。以土地整治为基础,通过系统修复、综合治理、节约集约用地、积极拓展用地空间,把土地利用、景观打造、功能互补等不同诉求,整合为一个整体的规划方案,着眼于优化“山水-田园-村落”和谐美的格局,以“最少、最自然、最不经意的人工干预”原则,美化生态景观。
3.用活“土地整治+”,强化统筹推进。注重统筹创新,努力做活“土地整治+”文章。比如“土地整治+美丽生态”,与美丽乡村、美丽庭院、美丽田园建设相结合,打造了诸如大洋镇高垣村的“格桑花海”等美丽生态景观。“土地整治+主体培育”,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家、规范化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社98家、示范性家庭农场89家。“土地整治+产业发展”,与发展民宿经济、打造全域旅游等工作相结合,形成了诸如莲花镇“戴家民宿”旅游品牌,以及各类果蔬乐园采摘基地等。“土地整治+富民增收”,与消除薄弱村、建设新农村相结合,打造了诸如钦堂乡葛塘村、三都镇镇头村,从原来的薄弱村,发展成为了今天的“明星村”,得到了各级领导的高度肯定。
二、取得成效
1.拓展用地空间,实现了耕地占补平衡。在建的13个试点项目已累计新增水田余亩,满足了全市新增建设用地的“占水补水、占优补优”平衡需求;建成高标准基本农田1.6万亩,提升了原有农田水利设施水平和耕地质量;完成建设用地复垦00余亩,通过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落实了梅城镇危旧房改造工程等一批民生基础设施项目。
.助力消薄增收,壮大了村级集体经济。三年来,我市个经济薄弱村,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为抓手,立项垦造水田项目亩、“旱改水”项目亩,通过“全域土地整治+产业”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夯实村集体收入基础。目前,建德市所有村集体经济总收入全部达0万元以上,年经营性收入全部达5万元以上,消薄增收取得阶段性成效。比如年杭州市级项目—莲花镇戴家村通过实施垦造水田、宅基地整理项目,还清了村集体余万元历史欠帐,并略有盈余。在大洋整镇整治中,全镇19个行政村共偿还各类短期借款约0万元,基本实现“零负债”。
3.优化生态环境,提升了美丽乡村建设。围绕生态修复和人居环境提升,践行“两山”理念,我市已完成千亿防洪排涝工程、美丽河湖建设和农民饮用水达标提标工程1个,建成“四好农村路”公里,创建乡村振兴精品村、美丽宜居示范村等样板村33个。三都镇镇头村以“镇头大队”为主题,结合周边环境的改造提升,实现了“有故事”、“有文化IP”、“有特色产品”的“三有村”蜕变。钦堂乡葛塘村对闲置宅基地、旱地、林地等进行综合整治,累计增加村集体收益75万元,并以此撬动村庄环境提升、特色产业发展。把昔日一个村庄杂乱、道路狭窄、经济薄弱、村民灰心的后进村,逐步建成如今庭院精巧、道路宽敞、生活富裕、邻里和谐的先进村,群众赞誉“三年干成了三十年的事”。年5月,省委书记车俊到葛塘村调研,对该村做足土地文章,加快打造美丽乡村的做法给予充分肯定。
三、下步主要工作
1.进一步精准认识重要意义。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是全省深化“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全力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有力助推乡村振兴的一大抓手。杭州是全省乃至全国率先提出了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概念,有西湖双浦的全域整治,建德有大洋整镇整治、钦堂乡葛塘村整村整治,但目前对比周边地区如火如荼的工作进度,已是前有标兵、后有追兵的状态,要以比学赶超的架势,进一步加快推进,积极打造全域整治工作中更多的建德样本和建德做法。
.进一步吃透相关政策红利。加强对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政策红利制度的研究,一方面深化与杭州市局、省级部门的沟通、对接,如土地利用规划和布局优化、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奖励、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完善等,争取更多指导、支持。另一方面积极稳妥的试点探索,如推行永久基本农田整备区制度,上下共同努力,逐步摸索出一套可操作的具体实施细则,真正让政策红利落地生根。
3.进一步加快项目实施进度。积极学习周边地区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中的好做法、做经验,如衢州市的整治工作专班制、社会资本参与整治项目等,探索建立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的资金保障机制,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专账管理,统筹安排”的原则,统筹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以“千村示范、万村整治”为例,因地制宜,坚持久久为功,一张规划管到底,发挥广大村民的积极性、主动性,由“要我整治”变为“我要整治”。重点聚焦梅城镇、三都镇和钦堂乡葛塘村3个验收省级试点项目,对照验收标准和实施方案查漏补缺、加快推进,确保顺利通过验收,争取获评示范工程。
来源/浙江发布、市经信局、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编辑/刘瑶
--------猜你喜欢--------
仙气十足!建德这里的云海,美哭啦!
建德汽车消费券来啦!下周一10:00,准时开抢!
紧急提醒!广东已有多名家长被骗,有的班集体中招!警方:马上做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