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白癜风治疗专家简介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ys_bjzkbdfyy/790/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何晟通讯员兰鑫鹏叶阳6月7日上午,建德市“重塑产业莓好共富”草莓标准地建设推进誓师大会在梅城镇“千鹤一线红”共富草莓园举行。建德是我国最早发展“大棚草莓”种植的县市之一,被誉为“中国草莓之乡”。建德草莓历经40年发展,从无到有,从有到优,成为建德农业的支柱产业和迈向共同富裕的富民产业。目前,建德草莓产业规模位居浙江第一、全国第三,全市草莓种植面积达7.5万亩,年产值达40亿元。尽管建德草莓已经走向全国乃至世界,但依然存在本地种植规模偏小、布局偏散、传统生产方式不符合种植标准化等矛盾。为解决这些问题,建德在全省首创草莓“标准地”做法。其核心是,由村集体统一流转土地、统一土地平整、统一建设大棚、统一对外招租、市场主体经营、统一技术管理、统一品牌销售。在发展产业增加农户收入、带动农户就业的同时,每年为村集体增收。CFP供图据建德市农业农村局局长邱剑娟介绍,年,建德市杨村桥、大同、航头、乾潭4个乡镇共试点推进亩草莓“标准地”,为村集体创收万元,草莓“标准地”建设已取得初步成效。在“千鹤一线红”共富草莓园,梅城镇通过集中连片流转、土地清表等方式盘活闲置土地,在龙溪、顾家两村共打造亩草莓共富园,每年为本地农户增加元/亩的租金收益。“‘标准地’模式,使草莓产业的生产方式更现代化,经营方式更专业化,发展方式更多元化。”邱剑娟说,草莓“标准地”从源头解决“地从哪来、谁来种地、如何种地”等难题,有效促进土地、农业生产资料的优化配置,让莓农轻装上阵,拎包入住。同时,通过大力引育农村实用人才、莓二代等,把“好地”流向“好主体”,不断提高“标准地”经营管理水平。比如梅城镇“千鹤一线红”共富草莓园,目前已先后吸引50余户乡贤人才返乡种植草莓。CFP供图除了在“标准地”模式上的创新,“建德草莓”还借力科技机械力量,实施品牌战略,促进产业提质增效。通过创建“建德数智草莓”平台,实施“1+6+N”模式(1个产业大脑、6个场景、N个应用),实现草莓产业全过程数字化。活动现场还发布了“千鹤一线红”草莓共富旅游路线,借助梅城镇千年古城旅游人气,立足草莓产业园区域美丽乡村资源禀赋,全域打造红色研学、农业采摘、康养休闲为一体的农文旅体验线路。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andezx.com/jdsxs/195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