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后半辈子的时间,
做好一件事。
……
-建德·里洪坑红茶
一杯自带光环的红茶
林葆松
群山环抱的小盆地上,
雨水,雾气,
被聚集成阵阵氤氲,
从里洪坑的古茶园上轻拂而过。
叫不上名儿的花蝴蝶,
成群结队的小螳螂,
还有小时候最爱捉的萤火虫,
都是茶树们最好的玩伴。
每天我都会起早去茶园转转,
山顶的竹林飘来丝丝甜意,
不远处的小溪流水潺潺
掐几根最嫩的芽头一闻就知道,
茶友们可又有福啦。
我叫林葆松,喝了二十几年的茶。因为爱茶,走上了寻茶,研茶,制茶之路,这一走就是七年,也算个资深茶迷了吧。
1岁的时候,我看到一篇作文,里面讲到周总理晚上经常加班,而他的夜宵就是一碟花生米和一杯红茶。
在我们那个年代,周总理几乎是每个人心中的偶像。于是我也学着文中描述他的样子,偷来父亲的茶叶,配着花生米吃,喝茶的习惯就是那时养成的。
我从小在北方生活,长大后随父亲回杭定居、成家立业,在杭州从事十多年的品牌管理。浙江最出名的莫过于龙井绿茶,也是我最常喝的茶叶之一。
年,我跟几个朋友,在新安江的建了一个名贵中药材种植基地。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新安江档案馆翻阅资料时,发现地方县志记载到,百年前这里曾经有一片茶山,所产的红茶是浙江省唯一一款曾经获得巴拿马万国博览会特等褒状的红茶——里洪坑红茶。
后因建设绿荷塘水库,里洪坑红茶随着里洪坑村的迁徙而逐渐消失,被人们遗忘在历史中。
如今多年过去了,这款红茶几乎绝迹。
里洪坑红茶是大自然创造的稀缺资源,更是江南红茶文化的稀缺资源。茶山的复兴,也必然能造福当地百姓。
我想做一些努力,
还原它一百多年前,
征服过世界的味道。
从发现里洪坑红茶的历史线索起,我开始多处寻访它痕迹。
头几年,我频繁往返武夷山、祁门学习红茶制茶技艺,每天不断地炒制,实验,天天以茶为水。
邀请武夷山有0多年的世家制茶师傅来新安江共同试制、还原里洪坑红。
茶农在里洪坑的茶园里采茶年的时候,我正式组建了自己的团队,整合购买了里洪坑红茶原产地,里洪坑自然村仅剩的一百多亩茶山。
茶园俯瞰图我要用我后半辈子的时间,
做好这一件事。
仅存的百余亩里洪坑古茶山隐秘在杭州建德4A风景区后的群山之中,五条长年不涸的清澈溪流穿行环绕。
独特的小盆地形成舒适的小气候,
为茶树提供恰好的水雾生长环境,
亦可以享受到充足的日照和通风。
经常可以看到成群结队的小动物和昆虫,
光蝴蝶的种类,就有数十种。
这里原始的生物多样性,
支撑了我们顶级红茶的生长环境的需求。
真正的好茶一定是植物肥作为肥料。
我们用周边出产的茅蒿、竹叶、
松柏枝叶等植物作为肥料,
厚厚的铺在茶埂,缓慢的腐烂,
为茶树提供持续不断的纯天然养份。
里洪坑茶园坚决不使用农药,
而依靠人工勤修建降低初始的病虫害。
留给虫子啃食的叶子,
正好维系了神奇的生物链平衡。
我们的里洪坑红茶,选用了完整的大叶作为原材料,由于大叶青叶生长周期较长,
其所含的营养物质,微量元素,
矿物质等更加丰富饱满。
遵循至纯法度,
重萎凋,细揉捻、
深发酵、高温长时间烘培。
工序看似简单,
却需要多年的经验才能把每一步把控好,
才能烘制出上好的红茶。
我们将研制出的里洪坑大叶功夫红茶,请武夷山、祁门、杭州等地的文化权威人士品鉴,得到了他们的一致称赞。
里洪坑古茶山的山泉水清澈甘甜,
每天清晨我都会去舀一瓢,用它泡的茶,格外地甘甜。真正懂得功夫茶的人,有一句俗话:
好茶不怕开水烫。
里洪坑红茶在冲泡的时候,
水越开,冲泡的味道就会越香。
普通的功夫红茶只能泡六七泡,
而里洪坑大叶功夫红茶
可连续冲泡18泡。
它的外形古朴,汤色纯净,
香气饱满丰富,滋味醇厚甘美,
每一泡的味道都不一样,
品茶的过程就是一次奇妙的味觉体验。
我们在茶园里建设了互动教学区域,客人们可以跟随四代家族制茶传承人,0年制茶经验师傅王宏伟一起体验手作红茶。
接下来,我们会继续努力保护原始的生物多样性,同时还会根据这边的生态,开发茶主题住宿区,品茶区,展示中心等多元化空间。
喜欢茶的朋友不仅可以体验制茶过程,品味百年经典红茶,还能在这里观灵山奇雾,看星河,捉萤火虫。
在空气新鲜的山间,体验一次简单快乐地茶园生活。
浙江省是以龙井绿茶著称的绿茶大省。但绿茶以明前、谷雨茶为最佳,生产和销售具有明显的季节性。而红茶生产和销售可以四季延续。里洪坑红茶是浙江省历史上唯一一款百年前(与福建坦洋功夫红茶同时)荣获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头等特奖(赛会最高奖项)红茶,每年数万担远销沪杭、海外。
寂寞而漫长的道路,我们独行了七年。里洪坑红茶已具备了优秀红茶的全部特征,获得了很多红茶爱好者的喜欢。
我们期望社会各界热爱茶、热爱自然的朋友一起参与进来,真正让更多人品尝到安全、健康、高品质的红茶。
一百年前惊艳世界的红茶
是什么味道,
你想尝尝吗?
扫描下面北京中科忽悠北京看白癜风哪里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andezx.com/jdswh/63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