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建德市新闻传媒中心倾力打造,我们将大建德最全、最新、最给力的生活资讯、时事新闻搬运给您!
今日建德在建德,要比古建筑哪个乡镇保存的最多?第一大慈岩,第二就是大洋镇了。
这人杰地灵、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这三个词,大洋镇有着足够的担当——这里保存有87处百年以上的农村历史建筑,其中14处被列入建德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看点一:童氏宗祠这是我市建党史上第一位县委书记童祖恺和县委宣传部长童润蕉二位烈士的祖祠,是大革命时期建德地下党重要的活动的场所之一,是建德县委的诞生地。
(旧址照片)
历史背景:宗祠建于清道光二十三年(),坐北朝南,石库门马头墙,硬山顶双坡屋面,建筑面积约平方米。正门开在门厅明间,仿牌楼式的石砌砖雕门楼,四柱三间冲天式,额枋上书“童氏宗祠”回纹砖雕装饰。正门两侧各装有一扇漏窗。
看点二:里黄、小洋村和上源、庆丰村里黄
从梅城南峰沿白章线过去就有一个里黄村,这个村的整条山垄进去有十多座祠堂,还有一座非常漂亮的古桥,青云桥,里面的风景也很不错,非常值得一看。
小洋村
北面沿着兰江还有小洋村,村里也有小洋何家祠堂和里村石拱桥可以欣赏。就在快到大洋镇的徐店村,村里有里张张氏宗祠、麻车里令公庙和里埂坞游氏宗祠,都保存的相当不错。
大洋西面
大洋镇的西面是上源村和庆丰村,都有一些古建筑留存,上源村有塘下胡公殿,万灵寺,塘前坞章家厅,行台白佛庙,洋和庵积善桥。到了庆丰村,还有俞坞石拱桥、马力坪石拱桥、西坞口石拱桥、西坞村里家桥、竹竿坞四方厅、西坞村吴氏厅。
(西坞村吴氏厅)
南方东岳庙
离开大洋沿白章线往南走,在通往鲁塘村的半路上有一座东岳庙,最早是明代所建,香火一直很盛。双童烈士当年闹革命的时候也经常借用此地作为联络点,借着进香躲避敌人的耳目。鲁塘村还有一座唐氏宗祠,里面虽然已破旧不堪,但正门上的砖雕却还很有古韵。
东岳庙
看点三:麻车有底蕴好风景麻车小吉
过麻车大桥,就是麻车村,在小吉自然村有两处很有气势的古迹。一座广福桥,现因为河流改道而废弃了,上面堆满了杂物。但桥非常有气魄,是三孔石拱桥,两端各有7级踏步,桥栏杆用条石铺成。村里还有一座杨大宗祠,原有五进,现只剩三进,杨大宗祠堂又称“清白堂”。
广福桥
据小吉村《杨氏宗谱》记载,先祖杨震,东汉时居宏农华阴,隋唐以来世居三衢,五代间迁移到婺州兰溪下杨,时族盛饶富,人称为半州。原至正年间,兰溪下杨村杨氏九世孙杨骥,入赘睦之建邑七都小吉村,从而成为小吉杨氏始迁祖,并以先祖杨震“四知”清白遗风号以“清白堂”堂名,后来成为睦州有名的望族。
高垣村
过麻车大桥向左转,是高垣村,村里有一座非常漂亮的吴氏宗祠,还有一座非常精美的古牌坊,值得一看。在胡店村后仇自然村村中心,还有一座后仇仇氏宗祠,也保存的相当不错。
看点四:建南村里赏古韵滴水桥下听故事
在三河村的新联自然村,有一座清嘉庆年间建的滴水桥,原为建(德)兰(溪)古道上的设施。这座桥旁有一颗古樟,桥下正好是一块石壁,常年流水不断,所以称为滴水桥,此处是非常漂亮的一景。
村旁的高山上还有一座鼠山龙皇庙,石壁上原凿有石罗汉尊,穹上有碑文记载,现已残缺。年文革时期,石像被凿毁,石碑损毁,穹崖上只留塑像残迹,可惜山高路难走。
蒋氏宗祠
在三河旁的倪家村上蒋自然村有座蒋氏宗祠,据说很有来历,蒋氏太公原在东阳是大户人家,后来因资助朱元璋的军队而被追杀。只得扮放鸭人赶着只鸭子逃难到此,不料鸭子在村中池塘里不肯离去。太公说,如果你们明天能下个鸭蛋,我们就留在这里,第二天一早果真捡到个鸭蛋,因此定居在此。
朱元璋得天下后,封了太公都尉头衔,祠堂门口文官下轿,武官下马,这里的蒋氏也称为“赶鸭子蒋”,纪念太公的这段不凡经历。据说村里以前都是古民居,村道也都是以石子路相连,非常漂亮。
贺宅村
村里有3座古祠堂,何氏厅、舒氏厅较小,最有气魄的是蒋家祠堂。祠堂正面一口水塘,门前还有3株古柏,一眼看去景致非常漂亮。祠堂气势宏大,有近千平方,雕刻精美,戏台两边还有二楼戏房,看的出以前家境不错。
据说也是从东阳那一带躲避战乱逃到这里的,当初逃难的时候是化妆成了乞丐,才能躲到这个山里来,所以又称这一支为“乞丐蒋”。正因为以前也是大户人家,有些家底子留下来,当时才有条件造这么好的祠堂。
河源村
河源村的下田自然村地处偏僻,却有两处漂亮的古迹,这两处古迹都在村道旁。
第一就是下田的康乐亭,这个凉亭有些年头了,是在民国27年(公元年)建造的。凉亭有6根石柱,很有特色,上面刻着劝人为善的“三不三要”古训。这座凉亭曾经是下田、外俞等村进出三河的必经之地,为研究当地的交通提供了实物资料。现如今,当地的老百姓遇到大雨也会到凉亭来避避。
下田康乐亭
离开凉亭向前走就可以看到第二处古迹,是路边的一座古桥,当地人称它为“龙王桥”。当地人也说不清楚这座桥是什么时候造的,但从它的做工和石料上看已经有些年头了,不过它的桥栏还保存的很好。桥面全是用石板垒成的,两侧各设有台阶5级,桥上爬满古藤、石料上也有斑斑苔藓,这些都给人留下了很大的遐想空间。
建南村
大洋的最南面叫建南村,建南村保存的古建筑很多,进村的路边就有一座古凉亭,叫五里亭。其中比较重要的有章燮故居,王家宗祠等。
章燮故居坐落在大洋镇章家自然村,坐东北朝西南,建于清嘉庆三年(),占地.7平方米,传统传统砖木结构建筑,五花山墙,石库门开在门厅明间,石门框素面无雕饰,左右两侧墙壁用水磨青砖砌成,白灰压缝,线条明快清晰。
砖雕门楼,檐柱和下檐枋檐水磨青砖砌筑,磨砖对缝非常整齐,上层是砖砌瓦覆的雨檐,花边瓦当滴水,层层挑出,古朴典雅。
故居门口有一眼古井,井壁上几道绳痕非常深,可见历史的悠久。据说以前门口另一边还有一口井,但是后来风水先生说,这样就成画龙点睛之势,犯忌讳,后来就被填掉了,只剩下一口井。
荷花坟
故居后面的山坡上,还有一座古坟,坟很小,墓碑上刻着荷花坟三个古字,其它再无任何文字,这非常令人纳闷。但我问了村里的几人老人,他们也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也不知道这座坟里葬的是何人。
章燮(-),字象德,号云仙,今大洋镇章家村人。诗唐人气质,为时人所钦佩,其以教子弟为乐,蒙其教诲如坐春风。教课之余,注疏衡塘退士孙洙所编《唐诗三百首》。在原有注解,旁批之外,广征博引,源流分明,辞义贯通,深入浅出,颇具特色。
《唐诗三百首》章燮疏本,自道光十四年(年)刊印以来,广为流传,遍及全国,建国以来,光浙江就再版三次,发行量50多万册,此外还有《古唐诗精选注》,《诗话合选》,《针灸揭要》《高林别墅诗集》等著作传世。
章家王氏家祠
王家宗祠是建南村最大的一座宗祠,刚刚经过修缮,古色古香非常漂亮,很值得一看。村里的古建筑还有很多,路边就有一座古庙,叫章家五白殿,门口还有一座石拱桥,很有韵味。村里还有金珠殿,章氏新厅。
在荷花塘自然村,还有一座杨氏坟庄,据说以前坟庄前有一座古墓,是义乌杨氏留在这里的。坟庄是一栋古民房,以前杨氏来这里建祖坟后造了这栋坟庄供看坟人所住,家里人前来扫墓也有个落脚点。后来修白章线古墓就迁移掉了,现在只留下这座空坟庄在山坡上。
北京哪个治白癜风医院好女性白癜风怎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