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昌江俗称艾溪,发源于李家镇石鼓村大坑源,由西至东北,流经大同、航头、寿昌、更楼,于新安江街道叶家铁路桥汇入新安江,属新安江一级支流,我市境内第四大河流。
流域概况流域总面积平方公里,由西南流向东北,经李家、上马至大同与劳村溪汇合,至溪沿颜公桥纳入小江溪、乌龙溪,至寿昌宋公桥纳入童家溪,至河南里纳入南浦溪,至刘家纳入山峰溪,至陈家纳入翠坑溪,至山后纳入石岭溪,至新市纳入石马溪,至黄泥墩纳入甘溪后经源口至罗桐埠汇入新安江,流域支流分布于河流两侧,对称成扇骨形,其主要支流包括大同溪、劳村溪、小江溪、乌龙溪、南浦溪、童家溪、翠坑溪、山峰溪、石岭溪、石马溪、甘溪等11条。
涉及李家镇、大同镇、航头镇、寿昌镇、大慈岩镇、更楼街道和新安江街道7个乡镇(街道),人口21.2万人,流域面积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29.1%;流域人口占全市总人口的41.3%;山地和丘陵面积占流域面积的89%;地面坡度变化较大,25度以上陡坡地有平方公里,占流域面积的25%。
历史灾情年“8.3”洪水8月2日、3日两天的平均降雨量达到毫米,最大日雨量.4毫米,源口水文站测得最大流量立方米每秒,发生年一遇洪水。洪水泛滥成灾,造成7个乡镇个村庄受淹,淹没农田5.19万亩,倒塌房屋户间,损毁堤坝处84公里,塘坝46座,机埠58座,堰坝33条米,人员死亡33人,受伤余人;这是迄今为止流域有明确记录的最大一次洪水。
年“5.28”洪水寿昌镇降雨量达毫米,李家镇毫米,更楼集镇进水,实测更楼水位35.3米(20年一遇洪水),新市、黄岙、山后等大片农田受淹,更楼沿江住户、集镇地势地洼处受淹(0.5-0.8米)。源口水文站实测洪峰流量1立方米每秒,水位达到32.16米,洪水量仅次于年“8.3”洪水。
年“6.18”洪水在18小时内,李家镇降雨量毫米、航头镇.4毫米、大同镇毫米,寿昌江全线超警戒水位,造成农作物受灾亩、房屋进水间、倒塌间、公路中断6条、毁坏路基41.06公里、冲毁桥梁2座、损毁输电线路24.7公里、损坏堤防90处11公里、堰坝处,紧急转移群众名,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亿元。
防洪减灾工作寿昌江流域自上而下主要分为富楼、久山湖、南八村、北八村、两头坞、小江溪至童家溪、寿昌集镇、寿昌西门、更楼、汪家至更楼等重点防洪保护区。近几年随着寿昌江流域治理工程,通过堤防加固、山塘水库治理、河道疏浚、水土流失治理等项目的逐步实施,提高了河道的过水能力和山塘水库有效容积,调蓄水能力明显加强,使寿昌江流域内的防洪减灾能力得到加强。
1干流堤防加固寿昌江治理一直是我市河道整治的一个重点,经历了几次重大洪涝灾害后,在治理理念先后经历了以“防洪”为主、“防洪+生态”、“生态系统治理”的转变。目前部分重要河段建成了标准防洪堤,流域防洪体系相对完善。
防洪保安
从年冬到年,经过10年治理疏通河道11公里,修建堤防护岸公里,新建水库45座、控制集雨面积平方公里,植树造林7.5万亩,改造坡面、砌坎保土1.23万亩,10年间寿昌江的输砂量由年的42.6万吨减少到年的13.7万吨,整治效果明显。
●七里岗截弯取直工程
原河道3.36公里,取直后劈开七里岗新开河道长1.8公里,其中计划凿通新河道1.1公里,宽米,实际开通新河宽33-68米。该工程年开工,年按新老河道分洪方案结束施工,行洪能力立方米每秒,其中老河道分洪立方米每秒、新开河道立方米每秒,可防御20年一遇洪水(立方米每秒),同时新增良田.6亩。
●淞城河治理工程
工程于年10月动工,年4月竣工。新开河道米,河宽40米,新建堤坝米,高4米、宽3米。改田造地60余亩。
●寿昌干堤工程
工程防洪设计标准为二十年一遇,设计堤距米,堤型采用干砌石水泥砂浆塞缝重力墙形式。修建护岸总长米。工程于年10月完工。
●寿昌江橡胶坝工程
该工程于年8月18日动工,年6月6日竣工。总投资余万元。寿昌江橡胶坝建成后,抬高水位3.6米,形成长米,水域面积26.43万平方米,蓄水量64万立方米的人工湖,大大改善了寿昌镇的投资、旅游、生态环境。
防洪+生态
经过努力,我市先后将寿昌江流域16.1公里列入全国中小河流治理项目。
●寿昌江更楼段治理工程
该工程是我省中小河流20个试点项目之一,新建堤防4.14公里,治理河道长度4.22公里,投资万元。工程以防洪任务为主,结合改善水环境。目前已完成主体工程建设。
●寿昌江汪家至更楼治理工程
汪家至更楼段地处新安江街道范围,属于我市城南区的规划城区范围。该河段位于寿昌江中下游,距离新安江入口仅2.7公里,既受寿昌江干流洪水威胁,又受下游新安江洪水影响。该工程是全省-年列入全国中小河流近期治理规划的39个项目之一。本工程修建防洪堤2.77公里。按照20年一遇洪水设计,最小控制堤距米。工程投资万元。该工程于年6月22日开工建设,目前已完成主体工程建设。
●寿昌江寿昌段治理工程
本工程位于建德市寿昌镇,分两段实施,分别为郑山村至滩下村段和市良种场至童家溪出口段。总投资万元,治理河道4.58公里,新建20年一遇堤防4.99公里。该工程结合寿昌新城开发,通过江堤绿化美化,以及江滨游步道、观景台、景观亭、健身场、休闲公园等滨河景观走廊的建设,营造良好的生态景观环境,堤升城市品位。工程建设任务已完成,通过完工验收。
●寿昌江航头段治理工程
本工程位于建德市寿昌镇,同样分两段实施,分别为乌龙溪出口至郑山村段和小江溪出口至市良种场段。总投资万元,治理河道4.2公里,新建20年一遇堤防4.2公里。目前主体工程基本完成。
生态系统治理
河流生态治理是“五水共治”防洪水中的重要一环,如何实现在河流治理中融入更多的生态健康河流理念,近年来我们在河道治理理念上实行突破,初步形成整体流域推进、系统治理、遵重自然、注重生态治理的新理念。
●融入河道生态设计理念
在河流治理中,充分考虑防洪、景观和休闲的综合作用,用好自然景观,配套集镇、中心村发展的功能需求,以生态景观为主,综合运用生态景观技术,让亲水平台、多种复合式草皮护坡、生态游步道等发挥更大作用。
●保护河道水面自然空间
传统建设中,把河道自然弯曲的状态改变成直线或折线,虽然降低了工程造价或者堤高了土地利用率,却忽略了河道自然岸线的合理性,使自然河道中主流、浅滩和急流相间的格局改变。在治理中,尽可能地保留原有的河道、滩地、湖泊及排水通道。
●保持河道自然蜿蜒性
在生态河道建设中,顺应河势,因河制宜,尽可能地保持河道原有的蜿蜒、曲折走向,恢复河道的天然形态,降低河床的坡降,减小河水对两岸的冲刷,避免人为改变河势和对河流进行裁弯取直。
●推行河道生态治理模式
传统的浆砌块石、混凝土护岸是一个封闭系统,只考虑了行洪排涝功能,没有考虑生态功能。对那些冲刷较为严重、防洪要求高的河段采用一些工程措施,同时创新生态治理模式,维护好河道的生态环境。
2支流堤防加固寿昌江流域支流总长度达到km,目前已完成新建和加固堤防长度67.05km,防洪标准5-20年不等,保护人口3.3万人,保护农田1.9万亩。其中劳村溪曙光前山排堤防、劳村堤防;大同溪界头、上马堤防;乌龙溪大店口、曲斗、武口、千家堤防;小江溪江家堤;寺堪头堤、东村堤坝、航景堤坝;童家溪西华段、童家大桥-密山庙堰坝段;南浦溪国道-金扁担段、河南里段堤坝;翠坑溪廊桥-铁路桥段;山峰溪余洪水库-寿昌江口段堤防等已形成相对闭合的防洪圈。16年正在实施大同溪、石岭溪等寿昌江流域支流的综合整治,年计划对流域内的童家溪、南浦溪、大同溪等进行综合治理。
3山塘水库治理寿昌江流域内山塘水库众多,是调节寿昌江流域防洪能力的重要力量。寿昌江流域内共建有小型水库77座,总库容达到.3万立方米,1-10万方山塘座、1万方以下山塘座,总库容万立方米。现有的山塘水库总集雨面积平方公里,占流域总面积的34.8%,总库容万立方米,占多年平均径流量的9.3%。山塘水库工程常年运行,有效库容减小,主要存在两方面的问题:
①我市山塘水库修建大都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多为土坝,常年运行,存在安全隐患,为保障下游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山塘水库处于低水位运行,有效库容减少。
②由于水土流失等原因造成山塘水库库区内淤积严重,有效库容减少。大大降低了防洪调节能力。近些年来,为合理开发利用寿昌江流域水资源,满足流域内生产、生活、农业灌溉需求。我们相继通过“千库保安”、“小农水重点县”、“小农水项目县”、“山塘水库除险加固”等项目建设相继对流域內山塘、水库进行了综合整治,并新建了堰坝和泵站等基础水利工程。大大提高了山塘水库的有效库容。在前几年工作的基础上,借着今年全省开始“河湖库塘”清淤的机会,争取在今后五年内开展“十河、千塘、双百万”(即开展十条河道、一千座山塘水库池塘的清淤工作,完成河道清淤万方,山塘水库池塘清淤一百万方)的工作目标,以扩大库区有效容量,提高防洪调节能力。并将清淤工作作为常态化工作,做到有淤常疏。
4河口疏浚寿昌江流域,干流长,支流多,而且支流多位山区性河道,容易产生淤积,尤其在河口处。淤积又加剧水流速度减慢,造成更严重的淤积,形成恶性循环。寿昌江流域各河口淤积严重,主要有几个方面原因:
①寿昌江支流多为山区性河道,植被覆盖曾几度破坏,由于雨水冲刷造成水土流失至河道中,被河水冲击带至下游,在与寿昌江交汇的河口处形成淤积,造成河口淤积严重;
②流域内矿山企业多且开采不规范,矿山开采过程雨污分流、初期雨水收集、沉淀池建设未全部到位;由于淤积严重,造成河道行洪断面的减少,阻水严重,危及寿昌江流域内的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疏浚是河道加强蓄水与防洪排涝能力的重要措施。因此,从寿昌江开始治理以来,我们将清淤疏浚工作也纳入其中,同步进行。经过数年的清淤工程,已清淤超过万方,通过清淤不但使河口流量明显增加,有效的改善了河道过流能力,还使河道水质好转。
5水土流失治理资料表明,寿昌江流域现在水土流失面积.18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的26.31%,年侵蚀土壤达76.26万吨。年我们已完成李家镇前山排小流域治理,项目投资万元,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73平方公里。小江溪小流域治理已经开始编制实施方案,计划投资1万元,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1平方公里。接下来还将完成大同溪长林小流域治理、劳村溪沙墩头小流域治理、南浦溪小流域治理等工程。通过治理,水土流失将得到有效控制,流域生态环境得到恢复。
6流域滞洪区保护和利用滞洪区是江河流域防洪减灾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寿昌江流域存在洪水峰高量大,河道渲泄能力相对不足的矛盾。在修建水库拦蓄洪水、加固江河堤防、扩大河道排泄洪水能力构建防洪减灾体系的同时,设置一定数量的蓄滞洪区,适时分蓄超额洪水,削减洪峰,是合理处理局部与全局关系,最大程度地减轻洪水灾害总体损失的重要措施。
我市地处山区,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我市多处地区自古以来就成为天然滞洪区,如更楼街道的黄泥墩、香槟郡、寿昌江十八桥,梅城镇五马洲等地块。由于我市土地资源匮乏,这些地区在城市建设中又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部分滞洪区已在城市规划中用作他用,滞洪区的作用被弱化或消失。根据国家提出“海绵城市”建设要求,我们可以在城市建设和滞洪区的保护上找到平衡点,我们可将滞洪区规划为城市的一部分,在其中建设公园、湿地等不消减其功能的设施,结合水利工程建设,让其保障区域具有“上吞下吐”的能力,对河段分泄的洪水起到削减洪峰,短期滞洪水作用,从而起到调洪性能。在滞洪区规划建设中要做到“点”、“线”、“面”的有机结合,发挥系统防洪的作用。
“点”就是滞洪区的建设。
“线”就是干支流堤防建设和河道整治,这是治理洪水的基本措施和长期持久的任务。
“面”是指流域治理和上游山丘区的水土保持治理。
滞洪区在水利建设上要做到两点:
①堤防设计水位应采用流域防洪规划确定的分洪控制水位推求,堤防工程级别按临近地区确保对象的堤防工程降低一级。
②滞洪区内建设如有审批的防洪规划,其堤防建设标准应直接采用防洪规划确定的标准和等级,否则根据流域防洪总体要求分析确定。
下步打算及建议1生态为先,系统治理遵循“自然性、协调性、亲水性”的原则,以“保护”为主,着力恢复和堤高河道的行洪、排涝、蓄水、生态等功能,我局已完成《建德市寿昌江中小流域综合治理规划》编制工作,拟重点实施防洪减灾工程、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灌溉供水工程、景观堤升工程和信息化工程等五大工程,总投资超亿元,主要建设容有:新建堤防10公里、新建生态护岸13.5公里、河岸生态修复9.1公里、生态堰坝36座、滩地修复与保护35.8万平方米。
2水岸同治,综合施策坚持治污先行,水岸同治,全民共治,全面推进寿昌江综合整治,建议实施矿山污染整治、重点污染企业整治、城乡开发治理、污水处理净化、畜禽养殖减排、采砂制砂整治、清三河巩固堤升、河流生态固堤、生态功能绿化、水土流失治理等“十大”工程,从根本上治理黄水。
↓↓↓点击"阅读原文"
看白癜风的医院哪里好北京哪个医院治疗白癜风手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