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小镇的十大类型

特色小镇建设的十大类型

  刘璇

年10月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出台《关于加快美丽特色小(城)镇建设的指导意见》(发改规划[]号),明确了特色小城镇和特色小镇的定义何分类开发等。

特色小(城)镇包括特色小镇、小城镇两种形态。特色小镇主要指聚焦特色产业和新兴产业,集聚发展要素,不同于行政建制镇和产业园区的创新创业平台。特色小城镇是指以传统行政区划为单元,特色产业鲜明、具有一定人口和经济规模的建制镇。”

文件赋予美丽特色小(城)镇两个定位和三个作用。两个定位: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平台,是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抓手。三个作用是:有利于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和发展动能转换,有利于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有利于充分发挥城镇化对新农村建设的辐射带动作用。

分类施策,探索城镇发展新路径:大城市周边的重点镇,要加强与城市发展的统筹规划与功能配套,逐步发展成为卫星城。具有特色资源、区位优势的小城镇,要通过规划引导、市场运作,培育成为休闲旅游、商贸物流、智能制造、科技教育、民俗文化传承的专业特色镇。远离中心城市的小城镇,要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发展成为服务农村、带动周边的综合性小城镇。

突出以镇区常住人口5万以上的特大镇、镇区常住人口3万以上的专业特色镇为重点,兼顾多类型多形态的特色小镇。

有网友梳理了特色小镇的十大类型,这里予以分享:

1、历史文化型

莲都古堰画乡小镇、越城黄酒小镇、龙泉青瓷小镇、湖州丝绸小镇、上虞围棋小镇、南浔善琏湖笔小镇、朱家尖禅意小镇、奉化布龙小镇、天台山和合小镇、古北水镇、平遥古城、茅台酿酒小镇、馆陶粮画小镇、石鼻古民居小镇、湘西边城小镇、三都赛马小镇、永年太极小镇、新兴禅意小镇。

龙泉青瓷小镇

总体格局为“一核心、三组团”。核心区位于上垟镇,地处浙闽边境龙泉市西部,距市区36公里,龙浦高速、53省道穿境而过。山水资源优越、瓷土资源丰富、民间制瓷盛行,历百年不衰。

上垟作为现代龙泉青瓷发祥地,见证着现代龙泉青瓷发展的历史。走进上垟镇,深山小镇的瓷风古韵,从旧屋翻新的大街小巷里飘溢出来。

曾经的上垟国营瓷厂办公大楼、青瓷研究所、专家宿舍、工业厂房、大烟囱、龙窑、倒焰窑等至今仍在,成为不可复制的青瓷文化历史。

“中国青瓷小镇开发项目”正式签约,总投资30亿元。分三期投入建设,以上垟镇龙泉瓷厂旧址为核心,整合周边资源,深入挖掘龙泉青瓷文化内涵,建设成为开放式、生态化的人文景区。

青瓷文化园是青瓷小镇项目的核心,保留原国营龙泉瓷厂风貌,设置青瓷传统技艺展示厅、青瓷名家馆、青瓷手工坊等各种青瓷主题的休闲体验区,为不可复制的青瓷文化历史增加了新的休闲体验。

中国青瓷小镇初见成效,目前已吸引了89家青瓷企业、青瓷传统手工技艺作坊入驻,带动了当地多名农民就业创业。

依托小镇浓厚的青瓷文化底蕴和依山傍水的秀丽风景,城镇建设风生水起,一个世界青瓷技艺传承地、青瓷文化创意集散地、青瓷文化交流汇集地为一体的世界级青瓷小镇已初具规模。

  

解读:

打造历史文化型小镇,一是要小镇历史脉络清晰可循;二是小镇文化内涵重点突出、特色鲜明;三是要小镇的规划建设延续历史文脉,尊重历史与传统。

2、城郊休闲型

安吉天使小镇、丽水长寿小镇、太湖健康蜜月小镇、黄岩智能模具小镇、永嘉玩具智造小镇、下城跨贸小镇、临安颐养小镇、瓯海生命健康小镇、琼海博鳌小镇、旧州美食小镇、花桥物流小镇、小汤山温泉小镇、大路农耕文明小镇、龙溪谷健康小镇、钟落潭健康小镇。

旧州美食小镇

安顺旧州古镇,集神奇的山水风光、厚重的历史沉淀、绚烂的民族民俗、独特的饮食文化于一身。

借力安顺大屯堡旅游圈战略,多措并举打造古镇旅游新业态,就是当前旧州旅游面临的第三轮机遇,为赢得丰硕成果,旧州变革拉开大幕。

在推进大屯堡旅游发展中,旧州立足明代民俗文化资源和独特的美食文化,着力打造乡愁美食小镇。

旧州镇怎么打造乡愁美食小镇?答案是“旧州赶场、赶五个场”,以五个布局规划旧州的风景和业态。

古镇老街民俗场,从小吃类、匠坊类、发呆类、土产类、演艺类、宗祠类、创客类七大功能板块予以谋划,系统呈现民俗文化、屯堡美食。

金街特色美食场,推出军帐宴、屯家宴等一批精品宴席,打造旧州鸡辣子、糟辣肉片等一批特色菜肴;同时囊括安顺特色美食和贵州美食,实现“赶旧州乡场·逛贵州食堂”。

文星田园风光场,依托邢江河湿地公园,突出“坐着小火车去赶场”这一亮点,打造旧州屯堡闲生活、慢生活的田园风光场。

浪塘美丽乡村场,着力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配套服务,同时,整合屯堡传统饮食文化资源,推出屯堡菜系,布局特色民宿客栈等业态。

传统农耕体验场,推出传统农耕体验项目,开发观花、摘果、采茶、识药等一批乡村业态,让游客亲自体验到传统农耕文明和休闲农业、农家生活的欢乐。

解读:

打造城郊休闲型小镇,一是要小镇与城市距离较近,位于都市旅游圈之内,距城市车程最好在2小时以内;

二是小镇要根据城市人群的需求进行针对性的开发,以休闲度假为主;三是小镇的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差距较小。

3、新兴产业型

余杭梦想小镇、西湖云栖小镇、临安云制造小镇、江干东方电商小镇、上虞e游小镇、德清地理信息小镇、余杭传感小镇、秀洲智慧物流小镇、天子岭静脉小镇、枫泾科创小镇、新塘电商小镇、太和电商小镇、黄埔知识小镇、朱村科教小镇、福山互联网农业小镇、菁蓉创客小镇。

西湖云栖小镇

云栖小镇建设以云计算为核心,大数据和智能硬件产业为主导产业的特色小镇。

云栖小镇努力建设成为浙江特色小镇建设的示范镇、中国创业创新第一镇,探索出一条产业、文化、旅游、社区功能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灵活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之路。

云栖小镇计划以云计算为科技核心,以阿里云计算为龙头,通过3—5年时间的努力,打造一个富于科技人文特色的中国首个云计算产业生态小镇。

  

解读:

打造新兴产业型小镇,一是小镇位于经济发展程度较高的区域;

二是小镇以科技智能等新兴产业为主,科技和和互联网产业尤其突出;

三是小镇有一定的新兴产业基础的积累,产业园区集聚效应突出。

4、特色产业型

大唐袜艺小镇、吴兴美妆小镇、嘉善巧克力甜蜜小镇、桐乡毛衫时尚小镇、玉环生态互联网家居小镇、平阳宠物小镇、安吉椅业小镇、温岭泵业智造小镇、东莞石龙小镇、信阳家居小镇、文港笔都工贸小镇、亭林巧克力小镇、吕巷水果小镇、王庆坨自行车小镇、秀全珠宝小镇。

平阳宠物小镇

平阳宠物小镇定位为国内知名宠物主题小镇,打造成为温州宠物用品研发制造基地、温州宠物主题文化时尚中心、南雁景区休闲旅游特色门户和北港片区新兴产城融合板块等四大功能。

分为三大功能区:一是结合游客接待中心、宠物文化博物馆、产业研发与公共服务中心和宠物产业总部经济园的建设打造小镇的核心区;

二是宠物用品产业核心制造基地,包括科创园、电商园、生产示范园,以及宠物用品小微创业园;

三是以旅游和居住为主的综合服务性功能区块,包括宠物时尚主题乐园、特色旅游村、宠物用品商业街和综合商住区。

  

解读:

打造特色产业型小镇,一是要小镇产业特点以新奇特等产业为主;二是小镇规模不宜过大,应是小而美、小而精、小而特。

5、交通区位型

建德航空小镇、萧山空港小镇、西湖紫金众创小镇、新昌万丰航空小镇、九龙山航空运动小镇、安吉航空小镇、宁海滨海航空小镇、北京新机场服务小镇、人和航空小镇、千年敦煌月牙小镇、深沪海丝风情小镇、博尚茶马古道小镇、秦栏边界小镇。

萧山空港小镇

萧山空港小镇在距离萧山主城区15公里、杭州主城区20公里的地方,已成为萧山发展“互联网+”的高地,仅今年上半年,便实现网上销售额21.57亿元。

依托航空特色,集聚电商物流巨头,抓住跨境电商发展机遇,在国家“一带一路”和“互联+”背景下,积极打造萧山产业转型升级的新样本。

小镇规划3.2平方公里,地处杭州空港新城核心地带,形成“一心、双轴、四区”总体布局架构,三小时车程能覆盖长三角主要中心城市。

依据产业、文化、旅游、社区“四位一体”发展理念,认真践行“信息引领、智慧应用、模式创新、三生融合”四大发展要求,以“产业重镇”、“主题小镇”为定位。

通过三年左右时间建设,建立空运、航运、铁路、公路等多式联运智能化物流网络体系,并积极向电子商务、物流装备制造延伸,打造浙江唯一、国内领先、有影响力的空港特色小镇。

萧山空港小镇构建的以智慧云、智能链、智通关、智生态(4I)为核心的“智慧物流”体系,使其完成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半年线上交易额超20亿的迅速发展。

实现了自身的产业转型升级,让小镇成为萧山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平台。

  

解读:

打造交通区位型小镇,一是要小镇交通区位条件良好,属于重要的交通枢纽或者中转地区,交通便利;

二是小镇产业建设应该能够联动周边城市资源,成为该区域的网络节点,实现资源合理有效的利用。

6、资源禀赋型

青田石雕小镇、定海远洋渔业小镇、开化根缘小镇、西湖龙坞茶小镇、桐庐妙笔小镇、磐安江南药镇、庆元香菇小镇、仙居杨梅小镇、桐乡桑蚕小镇、泾阳茯茶小镇、双阳梅花鹿小镇、陇南橄榄小镇、怀柔板栗小镇、通霄飞牛小镇、金山麻竹小镇、宝应莲藕小镇、花都珠宝小镇。

定海远洋渔业小镇

重点打造集科研、生产、综合物流于一体的海洋健康食品、新型海洋保健品、远洋生物医药等海洋健康产业,采用“海洋健康产业+”的创新发展模式。

促进健康产业与新经济模式的充分“嫁接、契合、互融”,积极推动创意、文化、旅游、电子商务等新兴业态发展。

构建形成多链条、高融合的新型产业生态圈,积极打造成为浙江富有浓郁海岛渔文化气息的远洋渔业特色小镇。

远洋渔业小镇总体布局为“一核五区”,包括核心区(远洋渔都风情湾区,即小镇客厅),以及远洋健康产品加工区、健康产品物流区、生活配套区、健康休闲体验区和综合保障区。

通过创建“远洋渔业小镇”,不仅有利于更高品质地打造舟山国家远洋渔业基地,成为浙江海洋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有利于完善浙江省健康产业体系建设,成为浙江健康产业发展示范区与产业基地;

有利于海岛文化传承和高端要素集聚,成为浙江舟山群岛新区的形象展示窗口;更是有利于优化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城乡空间格局,成为浙江“产城融合”的典范区。

定海远洋渔业小镇具有五个方面的发展优势:一是舟山远洋渔业全国领先,具备发展远洋健康食品产业的坚实基础。二是远洋渔业前景广阔,舟山拥有全国唯一的国家远洋渔业基地。

三是岸线腹地资源极佳,定海西码头区域远洋渔业基地建设初步成型。四是百年渔港历史传承,定海西码头渔港人文底蕴深厚。五是各级领导高度重视,省市政府全力支持远洋渔业基地建设。

定海远洋渔业小镇未来将大力发展以“海洋健康食品和海洋生物医药研发制造”为主的海洋健康制造业,积极培育远洋渔业的总部服务经济和文化休闲经济功能。

围绕“海洋健康制造”主题积极引进战略运营商,不断改善和塑造远洋渔业小镇的软硬件环境,建成“一港、一湾、一基地”的目标愿景。

按照“三年初见成效”的总体安排,定海将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的原则,进一步强化规划引导、产业培育和要素保障,加快和督促特色小镇项目推进。

积极打造一个产业特色明显、地方文化独特、生态环境优美、“产、城、人”三位一体的省内唯一的远洋渔业健康产业小镇,使之成为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海洋健康产业的新样板、新典范。

  

解读:

打造资源禀赋型小镇,一是要小镇资源优势突出,处于领先地位;二是小镇市场前景广阔,发展潜力巨大;三是对小镇的优势资源深入挖掘,充分体现小镇资源特色。

7、生态旅游型

仙居神仙氧吧小镇、武义温泉小镇、宁海森林温泉小镇、乐清雁荡山月光小镇、临安红叶小镇、青田欧洲小镇、景宁畲乡小镇、杭州湾花田小镇、万宁水乡小镇、龙江碧野小镇、廊下田园小镇、莲麻乡情小镇、锦洞桃花小镇、联溪徒步小镇、丽江玫瑰小镇。

丽江玫瑰小镇

丽江九色玫瑰小镇是美丽中国“双百”玫瑰园区(乡村)工程率先启动的项目,由云南丽江玫瑰小镇旅游开发公司投资开发,打造一个集旅游观光、生物加工、健康养老等多业态为一体的玫瑰生态全产业链项目。

该项目将结合村内9个民族主题文化元素,开发面积约3.6平方公里,分六个板块,规划用5年时间,投资约5亿元,集玫瑰种植、玫瑰产品研发生产、旅游观光、电子商务销售为一体。

建成“玫瑰爱情主题小镇旅游生态圈”、“玫瑰全产业链生态圈”、“婚庆全产业链生态圈”、“金融资本对接经济圈”、“村域+区域联动经济圈”。

整个项目预计到年实施,最终目标是将“九色玫瑰小镇”打造成5A级玫瑰生态景区。九色玫瑰小镇位于丽江市古城区七河镇金龙村。

九色玫瑰小镇的名字起源于金龙村户居民,一共包含了纳西族、白族等9个生活在这里的少数民族,所以用了9种不同的颜色表示,村民们为自家的房子挑选颜色,艺术感十足。

  

解读:

打造生态旅游型小镇,一是要小镇生态环境良好,宜居宜游;二是产业特点以绿色低碳为主,可持续性较强;三是小镇以生态观光、康体休闲为主。

8、高端制造型

萧山机器人小镇、宁海智能汽车小镇、长兴新能源小镇、江北动力小镇、秀洲光伏小镇、海盐核电小镇、江山光谷小镇、新昌智能装备小镇、南浔智能电梯小镇、城阳动车小镇、中北汽车小镇、路桥沃尔沃小镇、窦店高端制造小镇、爱飞客航空小镇。

宁海智能汽车小镇

宁海智能汽车小镇循着产城融合理念,推进小镇基础设施、绿化景观、文化展示馆、智慧城市建设。

这里以新能源汽车产业为核心,以智能化为特色,加快建设工业参观廊道、汽车主题公园、科技文化中心、特色街区以及慢行系统等功能区块,增强新能源汽车的辐射和集聚功能。

智能化是小镇的最大特点。在小镇创建过程中,始终突出和融合“智能化”与“汽车”两大元素,实现“产品、生产、产品管理、商业模式、小镇建设管理”五大智能化。

在小镇的管理上,借助物联感知、“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技术提供整体智慧化应用服务,建成集基础设施物联、智慧安防、智能工地、智慧旅游、便民生活于一体的智慧小镇服务平台。

预计到年,智能汽车小镇的新能源汽车产值将超过亿元,到年可望达到亿元,集聚中高级人才人,带动1万人就业,成为宁波产业转型发展的一道强光。

  

解读:

打造高端制造型小镇,一是要小镇产业以高精尖为主,并始终遵循产城融合理念;

二是注重注重高级人才资源的引进,为小镇持续发展增加动力;三是突出小镇的智能化建设。

9、金融创新型

上城玉皇山南基金小镇、梅山海洋金融小镇、富阳硅谷小镇、义乌丝路金融小镇、西溪谷互联网金融小镇、拱墅运河财富小镇、乌镇互联网小镇、房山基金小镇、南海千灯湖小镇、万博基金小镇、花东绿色金融小镇、新塘基金小镇。

上城玉皇山南基金小镇

杭州玉皇山南基金小镇正式揭牌,一个类似于美国对冲基金天堂——格林尼治的基金小镇,在国内诞生了。基金小镇凭借金融业列入首批浙江省特色小镇创建名单。

玉皇山南基金小镇位于杭州市上城区玉皇山南,地处西湖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带的南端。车水马龙地,玉皇山脚下;背倚八卦田,南宋建筑群。

这片南宋皇城根下的产业园,三面环山,一面临江,是千年皇城脚下的城中村,西湖边上的原住地。玉皇山南基金小镇核心区规划总占地面积2.5平方公里,总建筑面积约30万平方米。

以美国格林尼治基金小镇为标杆,运用国际先进理念和运作模式,结合浙江省和杭州市的发展条件和区域特质所打造的集基金、文创和旅游三大功能为一体的特色小镇。

基金小镇用“微城市”的理念打造园区,加快建设生活配套服务平台,在玉皇山南集聚区内,公共食堂、商务宾馆、停车场、配套超市等正在加快建设,有的已投入使用。

基金小镇还将提供一系列特色配套服务。比如引进由省金融业发展促进会组建和管理的“浙江省金融家俱乐部”,将创办成立“浙江金融博物馆”,成立对冲基金研究院,为小镇入驻私募机构提供专业化服务。

根据规划,一期的山南国际创意产业园已建成,入驻企业以文创、私募(对冲)基金为主;二期甘水巷、海月水景公园、鱼塘北地块正在建设中,主要集聚私募基金龙头型企业;

三期三角地仓库区块和四期白塔片机务段区块,引进为基金小镇提供配套金融服务的私募中介机构、初创型机构等。

一次设计将碎片化的基金小镇整合入微小镇生活圈,描绘着线上线下、工作生活紧密关联的小镇蓝图。

  

解读:

打造金融创新型小镇,一是要小镇经济发展迅速的核心区域,具备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人才优势、资源优势、创新优势、政策优势;

二是小镇有一定的财富积累,市场广阔,投融资空间巨大;三是科技金融是此类小镇发展的强大动力和重要支撑。

10、时尚创意型

余杭艺尚小镇、滨江创意小镇、西湖艺创小镇、江干丁兰智慧小镇、大江东巧客小镇、安吉影视小镇、兰亭书法文化创意小镇、乐清蝴蝶文创小镇、杨宋中影基地小镇、宋庄艺术小镇、张家楼油画小镇、狮岭时尚产业小镇、增江街文化创意小镇。

余杭艺尚小镇

艺尚小镇位于临平新城核心区,规划面积3平方公里。作为未来的城市副中心,规划区成为临平要素集聚、交汇的链接区块。

其建设对整合临平的区域资源、梳理城市空间结构、优化城市服务功能、提升城市生活品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艺尚小镇以时尚产业为主导,把推进国际化、体现文化特色与加强互联网应用相结合作为小镇主要定位特色。

规划形成“一心两轴两街”的基本格局,“一心”为小镇的形象之心、交通之心、功能之心,“两轴”为沿望梅快速路及其延伸段形成的山水文化轴和沿迎宾路形成的产城融合轴,“两街”即中国·艺尚中心项目形成的时尚艺术步行街和调整后的汀兰路时尚文化步行街。

艺尚小镇产业规划由时尚设计发布集聚区、时尚教育培训集聚区、时尚产业拓展集聚区、时尚旅游休闲集聚区、跨境电子商务集聚区和金融商务集聚区六部分组成。

艺尚小镇产业定位于设计与研发、销售展示、旅游休闲以及教育与培训等,引进品牌服装企业80家左右。

中法青年时尚设计人才交流计划”基地已落户“艺尚小镇”;中国服装协会、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法国时尚学院、中法时尚合作委员会已签署入驻协议。

美国纽约大学时尚学院、英国圣马丁艺术学院和意大利马兰欧尼时尚学院三大国际知名时尚学院正在积极引进中,七匹狼、太平鸟等40余家国内知名品牌已签订入驻协议。

  解读:

打造时尚创意型小镇。一是小镇以时尚产业为主导,并与国际接轨,引领国际时尚潮流;

二是小镇应该以文化为深度,以时尚为广度,实现产业的融合发展;三是小镇应该打造一个时尚产业的平台,促进国内与国际的互动交流。

除了上述特色小镇的类型之外,国家发改委年关于特色小镇的文件,提出了有关具体要求。

指导意见提出,统筹地域、功能、特色三大重点,以镇区常住人口5万以上的特大镇、镇区常住人口3万以上的专业特色镇为重点,兼顾多类型多形态的特色小镇,因地制宜建设美丽特色小(城)镇。

指导意见还提出,要营造吸引各类人才、激发企业家活力的创新环境,为初创期、中小微企业和创业者提供便利、完善的“双创”服务;鼓励企业家构筑创新平台、集聚创新资源;深化投资便利化、商事仲裁、负面清单管理等改革创新,打造有利于创新创业的营商环境,推动形成一批集聚高端要素、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特色鲜明、富有活力和竞争力的新型小城镇。

指导意见还强调,便捷完善的基础设施是小城镇集聚产业的基础条件。要按照适度超前、综合配套、集约利用的原则,加强小城镇道路、供水、供电、通信、污水垃圾处理、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建设高速通畅、质优价廉、服务便捷的宽带网络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以人为本推动信息惠民,加强小城镇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速光纤入户进程,建设智慧小镇。加强步行和自行车等慢行交通设施建设,做好慢行交通系统与公共交通系统的衔接。

指导意见还表示,美丽特色小(城)镇是辐射带动新农村的重要载体。要统筹规划城乡基础设施网络,健全农村基础设施投入长效机制,促进水电路气信等基础设施城乡联网、生态环保设施城乡统一布局建设。推进城乡配电网建设改造,加快农村宽带网络和快递网络建设,以美丽特色小(城)镇为节点,推进农村电商发展和“快递下乡”。推动城镇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逐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制度并轨、标准统一。

以下为意见原文: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加快美丽特色小(城)镇建设的指导意见

各省、**、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发展改革委,**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

特色小(城)镇包括特色小镇、小城镇两种形态。特色小镇主要指聚焦特色产业和新兴产业,集聚发展要素,不同于行政建制镇和产业园区的创新创业平台。特色小城镇是指以传统行政区划为单元,特色产业鲜明、具有一定人口和经济规模的建制镇。特色小镇和小城镇相得益彰、互为支撑。发展美丽特色小(城)镇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平台,是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抓手,有利于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和发展动能转换,有利于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有利于充分发挥城镇化对新农村建设的辐射带动作用。为深入贯彻落实****、**总理等党**、国务院领导同志关于特色小镇、小城镇建设的重要批示指示精神,现就加快美丽特色小(城)镇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学**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按照党**、国务院的部署,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人为本、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创新机制,夯实城镇产业基础,完善城镇服务功能,优化城镇生态环境,提升城镇发展品质,建设美丽特色新型小(城)镇,有机对接美丽乡村建设,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

——坚持创新探索。创新美丽特色小(城)镇的思路、方法、机制,着力培育供给侧小镇经济,防止“新瓶装旧酒”“穿新鞋走老路”,努力走出一条特色鲜明、产城融合、惠及群众的新型小城镇之路。

——坚持因地制宜。从各地实际出发,遵循客观规律,挖掘特色优势,体现区域差异性,提倡形态多样性,彰显小(城)镇独特魅力,防止照搬照抄、“东施效颦”、一哄而上。

——坚持产业建镇。根据区域要素禀赋和比较优势,挖掘本地最有基础、最具潜力、最能成长的特色产业,做精做强主导特色产业,打造具有持续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特征的独特产业生态,防止千镇一面。

——坚持以人为本。围绕人的城镇化,统筹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完善城镇功能,补齐城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态环境短板,打造宜居宜业环境,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防止形象工程。

——坚持市场主导。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的要求,创新建设模式、管理方式和服务手段,提高多元化主体共同推动美丽特色小(城)镇发展的积极性。发挥好政府制定规划政策、提供公共服务等作用,防止大包大揽。

二、分类施策,探索城镇发展新路径

总结推广浙江等地特色小镇发展模式,立足产业“特而强”、功能“聚而合”、形态“小而美”、机制“新而活”,将创新性供给与个性化需求有效对接,打造创新创业发展平台和新型城镇化有效载体。

按照控制数量、提高质量,节约用地、体现特色的要求,推动小(城)镇发展与疏解大城市中心城区功能相结合、与特色产业发展相结合、与服务“三农”相结合。大城市周边的重点镇,要加强与城市发展的统筹规划与功能配套,逐步发展成为卫星城。具有特色资源、区位优势的小城镇,要通过规划引导、市场运作,培育成为休闲旅游、商贸物流、智能制造、科技教育、民俗文化传承的专业特色镇。远离中心城市的小城镇,要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发展成为服务农村、带动周边的综合性小城镇。

统筹地域、功能、特色三大重点,以镇区常住人口5万以上的特大镇、镇区常住人口3万以上的专业特色镇为重点,兼顾多类型多形态的特色小镇,因地制宜建设美丽特色小(城)镇。

三、突出特色,打造产业发展新平台

产业是小城镇发展的生命力,特色是产业发展的竞争力。要立足资源禀赋、区位环境、历史文化、产业集聚等特色,加快发展特色优势主导产业,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促进产业跨界融合发展,在差异定位和领域细分中构建小镇大产业,扩大就业,集聚人口,实现特色产业立镇、强镇、富镇。

有条件的小城镇特别是中心城市和都市圈周边的小城镇,要积极吸引高端要素集聚,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鼓励外出农民工回乡创业定居。强化校企合作、产研融合、产教融合,积极依托职业院校、**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院校建设就业技能培训基地,培育特色产业发展所需各类人才。

四、创业创新,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

创新是小城镇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动力。要发挥小城镇创业创新成本低、进入门槛低、各项束缚少、生态环境好的优势,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有效平台和载体。鼓励特色小(城)镇发展面向大众、服务小微企业的低成本、便利化、开放式服务平台,构建富有活力的创业创新生态圈,集聚创业者、风投资本、孵化器等高端要素,促进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的耦合;依托互联网拓宽市场资源、社会需求与创业创新对接通道,推进专业空间、网络平台和企业内部众创,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

营造吸引各类人才、激发企业家活力的创新环境,为初创期、中小微企业和创业者提供便利、完善的“双创”服务;鼓励企业家构筑创新平台、集聚创新资源;深化投资便利化、商事仲裁、负面清单管理等改革创新,打造有利于创新创业的营商环境,推动形成一批集聚高端要素、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特色鲜明、富有活力和竞争力的新型小城镇。

五、完善功能,强化基础设施新支撑

便捷完善的基础设施是小城镇集聚产业的基础条件。要按照适度超前、综合配套、集约利用的原则,加强小城镇道路、供水、供电、通信、污水垃圾处理、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建设高速通畅、质优价廉、服务便捷的宽带网络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以人为本推动信息惠民,加强小城镇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速光纤入户进程,建设智慧小镇。加强步行和自行车等慢行交通设施建设,做好慢行交通系统与公共交通系统的衔接。

强化城镇与交通干线、交通枢纽城市的连接,提高公路技术等级和通行能力,改善交通条件,提升服务水平。推进大城市市域(郊)铁路发展,形成多层次轨道交通骨干网络,高效衔接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促进互联互通。鼓励综合开发,形成集交通、商业、休闲等为一体的开放式小城镇功能区。推进公共停车场建设。鼓励建设开放式住宅小区,提升微循环能力。鼓励有条件的小城镇开发利用地下空间,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六、提升质量,增加公共服务新供给

完善的公共服务特别是较高质量的教育医疗资源供给是增强小城镇人口集聚能力的重要因素。要推动公共服务从按行政等级配置向按常住人口规模配置转变,根据城镇常住人口增长趋势和空间分布,统筹布局建设学校、医疗卫生机构、文化体育场所等公共服务设施,大力提高教育卫生等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使群众在特色小(城)镇能够享受更有质量的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要聚焦居民日常需求,提升社区服务功能,加快构建便捷“生活圈”、完善“服务圈”和繁荣“商业圈”。

镇区人口10万以上的特大镇要按同等城市标准配置教育和医疗资源,其他城镇要不断缩小与城市基本公共服务差距。实施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计划,医院水平提高硬件设施和诊疗水平,鼓励在有条件医院。大力提高教育质量,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推动市县知名中小学和城镇中小学联合办学,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

七、绿色引领,建设美丽宜居新城镇

优美宜居的生态环境是人民群众对城镇生活的新期待。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保护城镇特色景观资源,加强环境综合整治,构建生态网络。深入开展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防治行动,溯源倒逼、系统治理,带动城镇生态环境质量全面改善。有机协调城镇内外绿地、河湖、林地、耕地,推动生态保护与旅游发展互促共融、新型城镇化与旅游业有机结合,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优美环境。鼓励有条件的小城镇按照不低于3A级景区的标准规划建设特色旅游景区,将美丽资源转化为“美丽经济”。

加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历史文化街区、民族风情小镇等的保护,保护独特风貌,挖掘文化内涵,彰显乡愁特色,建设有历史记忆、文化脉络、地域风貌、民族特点的美丽小(城)镇。

八、主体多元,打造共建共享新模式

创新社会治理模式是建设美丽特色小(城)镇的重要内容。要统筹政府、社会、市民三大主体积极性,推动政府、社会、市民同心同向行动。充分发挥社会力量作用,最大限度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企业家创造力,鼓励企业、其他社会组织和市民积极参与城镇投资、建设、运营和管理,成为美丽特色小(城)镇建设的主力军。积极调动市民参与美丽特色小(城)镇建设热情,促进其致富增收,让发展成果惠及广大群众。逐步形成多方主体参与、良性互动的现代城镇治理模式。

政府主要负责提供美丽特色小(城)镇制度供给、设施配套、要素保障、生态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监管等管理和服务,营造更加公平、开放的市场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简化审批环节,减少行政干预。

九、城乡联动,拓展要素配置新通道

美丽特色小(城)镇是辐射带动新农村的重要载体。要统筹规划城乡基础设施网络,健全农村基础设施投入长效机制,促进水电路气信等基础设施城乡联网、生态环保设施城乡统一布局建设。推进城乡配电网建设改造,加快农村宽带网络和快递网络建设,以美丽特色小(城)镇为节点,推进农村电商发展和“快递下乡”。推动城镇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逐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制度并轨、标准统一。

搭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服务平台,推进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健康养老等产业深度融合,大力发展农业新型业态。依托优势资源,积极探索承接产业转移新模式,引导城镇资金、信息、人才、管理等要素向农村流动,推动城乡产业链双向延伸对接。促进城乡劳动力、土地、资本和创新要素高效配置。

十、创新机制,激发城镇发展新活力

释放美丽特色小(城)镇的内生动力关键要靠体制机制创新。要全面放开小城镇落户限制,全面落实居住证制度,不断拓展公共服务范围。积极盘活存量土地,建立低效用地再开发激励机制。建立健全进城落户农民农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自愿有偿流转和退出机制。创新特色小(城)镇建设投融资机制,大力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鼓励利用财政资金撬动社会资金,共同发起设立美丽特色小(城)镇建设基金。研究设立国家新型城镇化建设基金,倾斜支持美丽特色小(城)镇开发建设。鼓励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农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加大金融支持力度。鼓励有条件的小城镇通过发行债券等多种方式拓宽融资渠道。

按照“小政府、大服务”模式,推行大部门制,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深入推进强镇扩权,赋予镇区人口10万以上的特大镇县级管理职能和权限,强化事权、财权、人事权和用地指标等保障。推动具备条件的特大镇有序设市。

各级发展改革部门要把加快建设美丽特色小(城)镇作为落实新型城镇化战略部署和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坚持用改革的思路、创新的举措发挥统筹协调作用,借鉴浙江等地采取创建制培育特色小镇的经验,整合各方面力量,加强分类指导,结合地方实际研究出台配套政策,努力打造一批新兴产业集聚、传统产业升级、体制机制灵活、人文气息浓厚、生态环境优美的美丽特色小(城)镇。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加强统筹协调,加大项目、资金、政策等的支持力度,及时总结推广各地典型经验,推动美丽特色小(城)镇持续健康发展。

国家发展改革委

年10月8日

发改委:特色小镇要避免“穿新鞋走老路”、变相搞房地产开发

  来源:澎湃新闻

  据国家发改委网站消息,1月8日,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胡祖才在“千企千镇工程”启动仪式上指出,实施“千企千镇工程”,关键是要坚持自主自愿、互利互惠,不能搞“拉郎配”,不盲目追求数量,通过搭建平台、提供服务,更多依靠市场主体参与特色小镇建设,促进镇企融合发展、共同成长。胡祖才还强调,要坚决防止变相搞房地产开发。

  国家发展改革委规划司副司长陈亚军则表示,要避免特色小(城)镇建设“穿新鞋走老路”,特色小(城)镇不是脱实向虚,搞形象工程,搞以房地产开发为主导的造城运动,形成新的“空镇”、“鬼镇”。

“千企千镇工程”启动仪式现场。中新网图

  胡祖才:坚决防止变相搞房地产开发

  年7月,住建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曾联合发布通知,提出在年前,培育0个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特色小镇。各地也已经开始了探索。

  而“千企千镇工程”则是由国家发改委、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光大银行(3.,-0.02,-0.51%)、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中国城镇化促进会等单位共同组织实施。目的是根据“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的新型小(城)镇创建模式,搭建小(城)镇与企业主体有效对接平台,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美丽特色小(城)镇建设,促进镇企融合发展、共同成长。

  在1月8日的启动仪式上,与会官员、企业代表、投融资机构代表围绕着镇企合作的路径以及其中的商机展开讨论。

  胡祖才在启动仪式上还表示,实施“千企千镇工程”,重点是要引导企业聚焦城镇产业发展,培育壮大休闲旅游、商贸物流、信息产业、装备制造、科技教育、民俗文化传承等特色优势产业,坚决防止变相搞房地产开发;重点是要聚焦城镇功能提升,推动“产、城、人、文”融合发展,完善基础设施,扩大公共服务,挖掘文化内涵,促进绿色发展,打造宜居宜业环境,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

宁夏固原市泾源县泾河源镇。

  陈亚军:避免搞形象工程、造城运动

  国家发展改革委规划司副司长陈亚军也在启动仪式上强调,在   陈亚军说,由于小城镇量大面广,规模不经济的局限性,集聚产业和人口功能弱,如果“遍地开花、一哄而上”,对水土资源的消耗、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处理起来可能比“大城市病”更难。

  对于如何避免特色小(城)镇建设“穿新鞋走老路”的问题。陈亚军介绍,自上世纪80年代初,费孝通先生提出“小城镇,大问题”这个命题以来,“小城镇,大战略”曾经红极一时。但今天再提“小城镇,大梦想”的时候,却很有必要对过去走过的历程进行理性的反思和讨论。

  “城镇化发展的推动力也已经不再是当年‘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乡镇企业,低成本、高消耗、高排放的城镇化快速发展模式已经难以为继,城镇化进入了由速度型向质量型转型的新阶段。”陈亚军说,在城镇化转型的大背景下,发展特色小镇和小城镇,必须创新思路、创新方法、创新机制,防止“穿新鞋走老路”。

  他分析,防止走老路,首先要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切忌“东施效颦”、一哄而上,倡导小城镇要“有重点地发展”。而所谓有重点地发展,总要求是“控制数量、提高质量,节约用地、体现特色”。陈亚军解释,这是针对小城镇数量多、质量差,占地多、形象差等问题提出的。

  而有重点地发展,还要求针对不同类型的小城镇分类施策:大城市周边的重点镇,要加强与城市发展的统筹规划与功能配套,逐步发展成为卫星城。具有特色资源、区位优势的小城镇,要培育成为休闲旅游、商贸物流、智能制造、科技教育、民俗文化传承的专业特色镇。远离中心城市的小城镇,要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发展成为服务农村、带动周边的综合性小城镇。同时,还要兼顾特色小镇和人口5万以上的特大镇两种新形态,这两种新形态反映的是集聚效应和规模效应。

  陈亚军还强调,特色小镇不是脱实向虚,搞形象工程,搞以房地产开发为主导的造城运动,形成新的“空镇”、“鬼镇”。陈亚军还指出,开展“千企千镇工程”的主要目的是要厘清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充分调动市场主体的积极性,避免政府“大包大揽”。

  仅浙江省建设特色小镇的融资需求就超过5千亿

  特色小镇建设的融资需求问题也在启动仪式上引发了讨论。国家开发银行行长郑之杰表示,要实现年培育一千个特色小镇的发展目标,相关融资需求巨大,根据开行的预测,仅浙江省建设70多个特色小镇的融资需求就超过5千亿。

  光大银行行长张金良则透露,年度,该行新增城镇化项目目录个亿,融资余额超过1千亿元,光大银行将调集各方资源通过传统业务和创新业务,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线上和线下的有机结合,全方位支持“千企千镇工程”的实施。

赞赏

长按







































北京看白癜风需要多少钱
北京治疗白癜风一般花多少钱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andezx.com/jdsly/1295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