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网络
一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年暑假,在新疆伊宁县中学当语文老师的表妹凤凤来丽水,她去了趟援疆对口城市江苏徐州学习加旅游,我和妹妹带她去南明湖转悠,南方夏季启动的就是烤炙模式,跟人类还能和谐共处的标志是,还没忘间或吹点儿小风驱散烧烤的青烟,我们仨从始建于元至元二十七年南明门起脚,沿亭台楼榭鱼池竹林垂柳小桥,踱到应星楼,转到瓯江魂群雕,表妹慨叹连连,南方真好。
我打心眼儿也这样觉得,绝非矫情,江南真的好,“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不妨扩大至吴越之地,古人老早探明了,别以为他们没智商,跟大自然较个啥劲呢?
87年寒假,我第一回来丽水,猛地从新疆伊犁河谷空降至公里外的西安,再从西安摸索至公里外的浙西南丽水,东西陆路打通,拜赐张骞出使西域十三载“创世记”开篇,时隔十二年后,我再到江南,一草一木,一山一水,带给我的全是闪回般的视觉冲击。
小姑姑,是父亲家族当年唯一留在浙江建德的直系亲属,她忆及75年我父亲“少小离家老大回”那次回乡,父亲说,这里的青山绿水真美呀!小姑姑回应:青山绿水又不能当饭吃!于是,后面才有小姑姑随我父亲跑了一趟新疆的故事,我猜还是老天旨意吧,小姑姑出了趟远门,还是这个家族里最早回归浙江故里的那个,新疆,充其量当了个分号。
年,我收藏了一套山东画报出版社的《雅俗中国丛书》,看了《嫁娶》,草草翻过《看山》、《读水》、《好吃》专辑后,不再有兴致细读,今年初想起这样一套书,略略一翻,很对我胃口,顺势摆在床头,信手可阅。
这次回来看父母,送别了父亲,去绿野寻踪,这几本书老跳入脑海,想起昆明张老师说的话,搞心理的,要懂历史才行。我猜还是老天旨意,让我借看山读水好吃之名,在历史的年轮里,回望刻在山峦河床味蕾里的时光。
二万象山脚建了瓯江栈道
万象山,是我对丽水的初始印象。
此山成名于年前宋代,为城中最高,倚瓯江而立,87年寒假爬此山,第一回看见成片绿竹猗猗,跟我长久以来固化的冬天白雪皑皑的原型比,感觉不像个冬天,再看到瓯江边洗衣服的人,我在想,那水不冷吗?
万象山之名来自宋代参政何澹,因建“万象楼”,得名“万象山”。
北宋时期秦观,秦少游,被贬谪任处州酒税,写就《好事近》歌咏丽水之景:“山路雨添花,花动一城春色。行到小溪深处,有黄鹂千百。飞云当面化龙蛇,夭矫挂空碧。醉卧古藤阴下,杳不知南北。”我最早在《千家诗》读到,甚是喜爱,没想到,写的竟是丽水。
南宋年间,祖籍浙江绍兴的陆游跟丽水结下诗词之缘,因其时任福建官职,回乡省亲途经丽水,美景触发诗情,写下《南园》:安用移封向酒泉,醉乡只拟乞南园;更添小阁临滩石,一洗人间歌吹喧。春来归路阅三州,是处跏趺(jiāfū)懒出游;一到南园便忘返,亭边绿浸琵琶洲。诗中提及“临滩石”、“琵琶洲”,即是万象山瓯江重要景观,插一句,看起来,福建浙江自古通路啊。
三年前暑假,父亲还够体力,定要带我行走新建的瓯江栈道,全长16公里,那回,我跟着父母行走万象山至小水门段,往返约7-8公里,我们走了一路,我拍了一路,我惊诧这儿“养在深闺”。
栈道与万象山连通,中途可上下切换,栈道清净,方便你慢悠悠欣赏画廊水墨作品,紫薇斗妍,茶果挂枝,瓯江碧波荡漾,翻滚东去,倒是对岸琵琶洲,我怎么也看不出琵琶形状,稍拉长视线,南明山静默独卧对岸,一副神秘面孔,让你猜不透心思。
时空交错,纵横三代人了,我一时感觉混乱起来,回过神,身后跟着已经成年的大男孩,我们最先经过了他童年玩过的旋转木马、海盗船、小火车,童年欢笑声跃至耳边,抬脚前行向上,及至“烟雨楼”,忽然泪如雨下,不能自己。
三南明山里有神仙
过了小水门大桥,跨过瓯江,就到了城南的南明山,这是父亲带我认识丽水的第二座山。
这次,妈妈和我,带着我家19岁大男孩,还有10岁小外甥,一起去南明山。挨近山门口,妈妈提醒:快看,白鹤!30米开外,一对白色臂膀伸展开来,在空中划了一个圈后,迅疾落在一旁枝丫上了,妈妈说,这里生态很好,才会有白鹤。
南明山,离城区仅1.5公里,沈括、米芾、葛洪均在此留下真迹,尤其东晋葛洪曾在此修道,罩上了神秘色彩,如刘禹锡《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谁托了谁的福呢?
沈括,《梦溪笔谈》著者,北宋科学家、政治家,当年奉宋神宗圣旨考察农田水利,来到丽水,算起来,那时距炼丹家葛洪已隔两个朝代,我瞎猜,会不会沈括本有慕葛洪之名的意思,他们一行四人,在南明山留下了古代版“某某到此一游”,史学家编了个好听的叫法“记游题名”,他们交了公差,顺道游览了南明山,大概没见到隐士,会有遗憾吗?
南明山沾了米芾(mǐfú)的光,我从丰子恺书里知道这位北宋书画家,他跟沈括同时代人,要是你研习书法人士,必定知道“米颠”,与苏轼、黄庭坚、蔡襄,时人称“宋四家”。《志书》说,米芾并没来过丽水,“南明山”三字,由当时处州郡守刘泾到涟水请米芾书写,再带回丽水,镌刻在南明山云阁崖。
葛洪,多重身份,多个头衔,照现在的讲法,就是大神级人物,这个葛洪,后来不知何故,跑去千里之外的广东罗浮山,继续炼丹大业,直到生命最后一刻,我曾多次去广东罗浮山感受灵气,葛洪炼丹事迹深入脑海,再次踏访此地时,见到葛洪踪迹,颇感有趣。
首先,葛洪是位名医,精晓医学和药物学,著《肘后方》医书,最早记载如天花、恙虫病、结核病等传染病;今天讲的狂犬病,葛洪自行琢磨出一套方法,明显融入了免疫的思想,相比法国巴斯德,葛洪早了多年;恙虫病或说沙虱,此病多发广东福建,葛洪后来转战至广东罗浮山炼丹,炼丹不忘医生神职,在此发现了比米粒还小的沙虱,并确认其为传染疾病媒介,葛洪这项记载比美国医生帕姆年记载,早了多年。
葛洪生在今天,必定是位杰出的化学家,那个时代只能当名炼丹家,再加个道教学者称谓,丹书《抱朴子·外篇》、《抱朴子·内篇》,有理论,有实践,我稍稍得了白癜风怎么办中科白癜风微博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andezx.com/jdsly/10732.html